上世紀60年代中期,邵逸夫將自己的小情人方逸華弄到了公司,讓她統管采購部。
結果,這姐兒後來居上,對一幫大導演和演員“非常摳門”,讓鄒文懷、張徹等公司元老們心生諸多不滿。
隨後,鄒文懷便聯合張徹和王羽,打算“自立門戶”。
不料,他們的預謀竟走漏了風聲,邵逸夫先發製人,提前約了張徹,問他:“雷蒙(鄒文懷)打算離開,是留住他還是放他走?”
張徹稍微一思索,就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子上寫了一個字“放”。
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鄒文懷的離開,而他的愛徒王羽,知道此事後勃然大怒,斥責張徹的不義之舉後,憤而離開。
這下好,禦用男主出走,張徹無人可用,狄龍和薑大衛的出現,讓他隱隱嗅到了一股兄弟情的味道。
一個一米八三高大威猛,一個一米七幾放蕩不羈,CP感滿滿。
於是張徹開始撮合這兩對,先後為他們打造了《保鏢》《報仇》《新獨臂刀》等經典之作,開啟了“狄薑雙俠”曆史先河。
因為他們倆在電視屏幕上的完美合作,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熒幕形象。
李碧華由《報仇》寫出了《霸王彆姬》,吳宇森拍了一部《笑匠》隱喻狄薑。
不僅如此,戲中,兩人是一見如故,可以交付生死的兄弟,戲外,倆人形影不離的好友。
當時,演員還隻是一份職業,拿固定工資,兩人住在公司宿舍,同吃同住,形影不離。
他們穿同一件衣服,吃同一碗宵夜,騎同一輛摩托車。
當然,那時候也不叫CP,叫雙生。
隻要他倆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裡麵的女主基本就等於打了一場華麗麗的的醬油,老觀眾看張徹的電影也有很多就是奔著“兄弟情”去的。
編劇也跟著起哄,給兩個大老爺們寫的台詞都讓人浮想聯翩,比如《新獨臂刀》…
‘此番事了,我就封刀,我們到太湖邊上務農去。’
從《新獨臂刀》中衍生出來的“太湖舊夢”,也成了CP粉們的集散,都踏馬過快五十年了,這生產力,不可謂不持久啊。
“《上癮》雖然國內被封了,但在東南亞還是很紅的…我們PPTV拿到了獨播後,海外點擊率很高…”
“你有什麼想法?”
“我想做幾部專供海外的大尺度劇集…”
“大尺度?”
“就是耽改類型!”
沈旭東皺眉:“去年《上癮》被全網下架你不知道嗎?”
“我們隻做麵向海外的,不行嗎?我覺得古風+武俠+耽改有前途的,古風劇集在東南亞很有市場的…”
“…你讓他們資訊一下總局的意思,”沈旭東想了想:“…我覺得挺懸的,隻在海外播,耽改劇的商業價值大幅度縮減,對很多男明星的商業價值加成太薄弱了!”
“用新人唄…”頓了頓,趙新補充一句:“PPTV數據顯示,東南亞最流行的是韓劇…華語劇集最受歡迎的是古裝劇還有《上癮》…”
“耽改有這種魔力?”
“試試嘛,反正不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