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不是啥好人(1 / 2)

有時候真感覺挺諷刺的…

當年迪斯尼想要國際化,所以,選擇了《花木蘭》。

為了使這部從製作之初便耗資巨大的動畫電影能夠在保持迪士尼電影作品傳統的同時,巧妙融合中國元素,電影的主創團隊聘請了大量內地和港澳台文學家、藝術家和曆史學家為電影保駕護航…

是真的邀請了,而且曆時兩年,耗資七千萬美元,集聚了超過700名海內外專業人士…

《花木蘭》動畫電影最終在當年上映時收獲了超過三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彼時的迪斯尼真的很聽勸,《花木蘭》動畫版,最早在試映的時候,結尾還有木蘭親了自己父親臉頰的戲份,但中方人員看了之後表示不可理喻,然後這個鏡頭最終被刪了。

所以,動畫《花木蘭》最終口碑不錯,雖然國內票房一般,但觀眾對此大部分偏於正麵評價。

為什麼?

很簡單,動畫版在奇幻屬性上大做文章,且模糊了時代背景,加大了童話色彩。

從各種神靈,到木須龍、小蟋蟀等奇幻生物,再加上迪士尼式歌舞橋段,動畫《花木蘭》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就是一個奇幻色彩很重的童話故事,就是假的。

再加上原創劇情編排合理,人設有趣,雪崩時木蘭策馬揚鞭營救李翔的場麵,簡直是迪士尼公主最高光的時刻。

對於東方中國觀眾來說,雖然味道很怪,但娛樂性還在,且骨子裡麵上我們會將其當做一部迪士尼動畫片來看,不會較真。

所以,要想拍好真人版,兩個選擇,一是認真考究,拍出‘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史詩感…

二麼,直接剔除史詩感,按照《阿拉丁》、《美女與野獸》的路子,強化奇幻色彩,直接變成童話…

但從結果來看,真人版《花木蘭》骨子裡麵就要拍成古裝大片的,最終,西式思維拍中式文化,而且拒絕走童話風,非要搞大片範兒,而且製片人、導演都很強硬:我以為中國是這樣,我就這樣拍…

結果就是,不倫不類!

說它是兒童向電影,它不可愛,不幽默;

史詩?

從主角到反派都透露著一股弱智的氣息,人物邏輯混亂,情感轉變突兀,社會架構掛羊頭賣狗肉…

沒轍。

誰來弄都沒轍!

真的很懷疑好萊塢到底怎麼了,《功夫熊貓》係列當年真的驚豔到沈旭東了!

怎麼過了這麼些年,一點進步都沒有,甚至還退步了?

可能是…《黑豹》的成功,讓他們以為找到了路徑——

……

吃完飯,柳亦菲想去外麵逛逛,沈旭東陪著一起。

4月的象山,不冷不熱,微風吹過,帶著一股海濱城市特有的味道,兩人邊走邊聊。

也算朋友,兩人聊起了《天龍八部》拍攝時候的事情…

“我記得你當時對王語嫣的看法是‘王語嫣是完美的姑娘’…其實王語嫣如果少了一層癡癖的話,這個人是很無趣的…甚至是《天龍八部》最單薄無趣的姑娘…因為她沒有自我!”

“你不喜歡王語嫣?”

“對的…她屬於那種設定型的工具人,給段譽升級用的人物。

由於段譽還是主角,所以一直遛狗一樣遛段譽這種事,會讓讀者非常不爽。而這個人也沒啥人格魅力,俗的讓人提不起興趣…”

柳亦菲疑惑:“沒有人格魅力嗎?”

“她有啥人格魅力?”

柳亦菲愣了一下,想了想,道:“她精通武學…”

“那又怎麼樣?打得過誰?”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