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下一個階段(1 / 2)

上影節之後,沈旭東跑了幾場《山海》的路演…

沒有再回應馮曉剛、崔永元的事情。

這個事本身跟他沒有太大關係。

崔永元也沒有針對他…

不過,資本撤離是事實!

也正常,從2012年到2018年,電影市場大躍進,這是不太正常的!

從影視製作端,發行端,到放映端。

這些年來各種資本也都紛紛涉及。

銀幕數量屢創新高,已經超過老美,全球最大的終端市場,當然,電影票房奇跡中,也不難看出,這其中有著燒錢票補促銷下的巨大威力。

其實,崔永元隻是一個契機。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電影市場過度膨脹的泡沫和產能,來不及搭建的基礎設施,多變的用戶需求,以及在全球經濟周期抵達一個不穩定區間的大背景下,出現危機是可以預料的事情。

事實上,違法偷稅漏稅可恥,不可姑息。

但是,在前些年國家政策的稅務優惠地區的合理、合法避稅手段,也出現了爭議…

這就是毫無疑問的雪上加霜。

本來嘛,大金主互聯網願意出手相助,也沒有問題。

很不幸,2018年之後,整個互聯網行業進入了名副其實下半場。

野蠻擴張時代結束了,資金來源被擰緊,活水變得極度稀缺。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草根創業的高速列車停止在2018年。

上一年還狂飆突進的共享單車、無人貨架,在這年的開始就猛然急轉直下。

風光一時的無人貨架創業明星大幅裁撤點位和裁員,乃至“全麵轉型”。轉過春節,摩拜就被推上了出售的談判桌,一直堅持獨立的ofo命運多舛,到了年末,反襯出早早賣掉的摩拜何其走運…

在宏觀環境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沙灘上的果泳者越來越多。

p2p爆雷、長租公寓爆雷、九鼎跌落,幣圈也沒錢了…

融資變得艱難,風口轉瞬即逝,投資狂潮造就的創業公司高估值,沒有獲得二級市場的廣泛認可,估值倒掛的現象直接導致大量公司因融資問題難以為繼…

全民創業10年大潮,影響中國商業和社會形態至深;在高速增長的另一麵,則是狂歡之後的狼狽。

大環境就是這樣…

沒錢了!

電影、電視劇市場也是如此!

前些年瘋狂湧入的資金,造成的內容泡沫,已經在市場中呈現出了諸多的問題。

這些年很多不專業的從業者,不專業的公司,在生產者不專業的內容。

我們看到了模板式的生產套路:大ip+高薪流量藝人+壓低製作成本+拖長集數的做法。

這其中確實有太多無奈的成分,但市場的意誌並不會理睬背後原因。

所謂大ip相繼撲街,當一些公司的數據越來越難看,這個時候,怎麼能不是寒冬?

砍預算,砍項目,砍片單,退片成為常態。

那些傳啊、凰啊、業啊的,壓著壓著,行業大風向就轉了好幾輪。

比裹腳布還長的古典瑪麗蘇,真成了裹腳布,大部分平台都不願意接手。

pptv當然也不願意,除非降價——pptv收外劇,最高也才開價1.5…

很可惜,1.5億,連這幫大明星的片酬都不夠!

自然是不肯賣的…

無所謂,反正pptv不缺內容…

指望誰來拯救影視圈?

反正沈旭東沒有興趣,他也沒那個能力,能保證天美係不出問題,就已經很難了!

而且貓眼還要融資…

貓眼開始搞直播帶貨了,順便涉足電商…

藤訊原本準備發力藤訊微視頻,一聽說貓眼準備搞電商了,一下子注資超過18億美元——共獲得貓眼26.5%的股份,第二大股東。

畢竟,藤訊一直有電商夢,早在05年,就投資成立了拍拍網,之後的幾年裡,騰訊推出qq商城、qq網購,收購了易迅網、買賣寶等,但事實證明,多年的努力嘗試並未激起水花。

在很多人看來,電商這塊兵家必爭之地,藤訊應該唾手可得。

畢竟市麵上有哪一款的用戶量、活躍度、用戶粘性能和相比。

——億,其中次。

可以這麼說,中國企業的用戶,如果不在。

可是這麼多年以來,儘管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以及超強的用戶粘性,藤訊卻並未能夠交出一份滿意的電商答卷。

相反一直以來,為了遏製各大電商巨頭的合力圍剿,藤訊隻能入股投資其他電商平台,比如京東、唯品會、蘑菇街等…

貓眼也是一樣的道理!

……

國慶檔,《李延年》上映…

首映儀式,許久沒有露麵的沈旭東總算出來了。

一堆記者忙不迭圍住他,詢問他最近半年在做什麼…

沈旭東隨口回答:“你們應該知道啊…忙著融資、搭建平台…”

“對的,做貓眼購物…”

“目標?當然是乾翻淘寶…我就是想證明,如果我想做生意,無論哪個領域,即便已經成熟的電商購物,我照樣可以殺出一條活路…”

“我當然有信心,你們見我失過言嘛?”

“電影計劃?當然有,我手裡還有好幾個係列片呢!”

“都已經找到合適的導演了,包括《全麵戰爭》,找了吳承峰…新人導演,拍過幾部網大…沒事,後麵我還是監製…”

《山海》內地票房43.6億,海外票房拿給4.8億美元,全球票房接近11億美元…

創下了華語片票房新記錄…

接手這個項目壓力可想而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