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元八百七十六年。
在烏蘇國、桓國和玉氏國攻滅羯國的幾月後,烏蘇國國王顏伯為報昔日之仇,挾滅國之餘威,又四麵出擊,派兵攻掠了北邊的鮮國五座城池,痛打了東邊的朱國以及南邊時常的騷擾烏蘇國的諸蠻部落。
一時間兵鋒之盛,令各國震動。
同年四月,在烏蘇國與伽羅國的邊境,兩國的軍隊互起摩擦。
在兩國表麵和平了數十年之後,終於爆發了一場直接的戰鬥,烏蘇國邊境軍七十三人,被伽羅國全殲。
烏蘇國立刻調兵遣將,集合兩萬大軍,偷偷潛入伽羅國邊境,與伽羅國的邊境守軍展開大戰。
伽羅國軍隊猝不及防,被烏蘇國軍隊打得大敗,損兵折將兩千餘人,三座城池被攻破。
伽羅國大是震怒,立刻召集五萬大軍,直向烏蘇國的軍隊撲去,兩國邊境再次爆發大戰。
伽羅國兵強馬壯,這一戰烏蘇國軍隊被逐出了伽羅國的土地,而“赤嵬軍”在這場戰爭中再次揚名天下。
他們在重重包圍的伽羅國軍隊中,殺出一條血路,遏製了伽羅國的洶湧攻勢,讓烏蘇國的軍隊從容退回到烏蘇國境內的北方重鎮烏戎城。
伽羅國的軍隊攻入烏蘇國,兵臨烏絨城下。
在持續了數十日的攻防戰之後,伽羅國的軍隊眼見也無法攻陷烏絨城,於是退回到伽羅國境內。
這是一場謀劃已久的戰爭,顏伯痛恨伽羅國,恨它多年來一直乾預烏蘇國國政,支持其弟與他爭奪國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