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王允與呂布的組合(2 / 2)

“臣少善弓馬,願馬革裹屍以報太子厚恩!”

劉辯撫掌大笑,似乎為王允的豪言而喜,道:“善,孤為卿壯之!”

“然卿乃國家棟梁之才,不可輕言馬革裹屍。”

劉辯正襟危坐,神色肅然,令王允頗為感動。

“也罷,為了子師的安全……”劉辯看向高望道,“阿望,去傳越騎校尉來。”

不多時,高大威猛的呂布收到高望的傳喚來到永安宮正殿,而王允在看到呂布的一刹那便不由讚歎道:“好一員猛將!”

不知為何,王允在看見呂布的第一眼,便覺得此人頗合眼緣。

“此乃孤的越騎校尉呂布呂奉先,其人頗為英勇,曾以五十騎大破鮮卑五百騎!”劉辯緊握王允之手,麵露擔憂之色,“孤欲拜子師為豫州刺史,假節,然子師若要上任,且帶上越騎校尉部,暫任武猛從事,否則孤實在擔憂子師安危。”

“殿下厚恩,臣萬死無以為報!”

王允伏地而泣,與劉辯君臣相得,不知為一旁的史官貢獻了多少筆墨。

劉辯又一次送走了王允,注意到了眼巴巴望向他的朱儁,腦海中回想起了袁滂在乘輿中對朱儁的評價。

“這朱公偉……為人過於圓滑,對朝廷律法缺乏敬畏之心,臣實言之,臣對此人頗為不喜。”

以袁滂的為人,若非此刻隻有他與太子二人,又是幫助自己這個太子選士,他委實是不願意在背後這般品評他人。

回味著袁滂對朱儁的評價,劉辯也在猶豫究竟該如何安排朱儁此人。

他先前猶豫不決,認為能文能武的卻不夠剛正之人,正是朱儁。

朱儁無論是治理地方還是領兵征戰,都有不俗的功績。

光和元年,朱儁因治理蘭陵有功被拜為交州刺史,時交州多有叛亂,朱儁招募家鄉子弟兵二千人,再領州郡兵共三千人合計五千,大破叛賊梁龍所率數萬大軍,一舉蕩平交州叛亂,封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其文治武功皆足以讓劉辯委以重任,然而正如袁滂所言,朱儁對律法缺乏敬畏之心。

熹平二年(173年),尹端征剿許昭失利被州刺史舉奏,其罪應當棄市。朱儁穿著破舊的衣服悄悄離開,帶著數百金來到京師買通主持章奏的官員,把刺史的奏章加以改動,於是尹端才得以保全性命。

繼尹端之後擔任會稽太守的徐珪後來被州刺史誣陷,朱儁直接帶著輕騎數十人連夜疾馬兼追,搶得州刺史派人送往雒陽的奏疏,保全了徐珪。

以賄賂保全本就有罪的上司,又以搶奪文書的舉動來保全新上司,這樣的行為難道值得稱讚嗎?

當然值得“稱讚”!

在如今的大漢,搶奪文書的事屢見不鮮,已經成為了一種廣為人知的養望手段。

名聲越大,做官也越容易,哪怕越階升官,也隻會被傳頌是君子豹變,而非幸進之臣和貪慕權勢之人。

可如此目無法度之人,劉辯實在難以相信朱儁這種偏向士人的臣子會秉公執法處置地方貪官汙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