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對何方另眼相看了(1 / 2)

"

“不過,如果搞電影工業重資產,市場規模能撐得起麼?好萊塢那可是依托著全球市場的啊。”古書記又補了一句,這也是他的憂慮。

古書記憂慮的抽了一口煙。

“這個完全沒有問題的,古書記,相信我,中國最多用十年的時間就能成長為與北美一樣的電影市場,每年票房在100億美元左右。至於中國電影能不能走出去,我覺得不指望太大,因為美國人是不會讓我們的走出去與他們的電影在國際上競爭的。”

“你是基於什麼做出這個判斷的?”古書記對這個很感興趣。

“我國的人口規模與經濟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消費發展,北美人口才三億多就能撐起100億美元的市場,我們近十四人口,六七百億人民幣的市場是絕對能撐起來的。再加上國家為了讓國產片與好萊塢電影競爭肯定會全方位的支持國產電影發展的,到時候有了國家的支持,這個行業會迎來井噴。況且,馬上就會發生電影技術的一場新變革,這場變革能拉一大批觀眾進電影院,讓他們以後形成觀影習慣,從政策到市場變化都在支持我們的電影市場發展啊。”

古揚看著信心十足的何方,他心裡有點打鼓,但是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又讓他覺得增長到與北美票房規模一般高似乎是有可能的。

“新技術變革?是什麼?”古書記突然對何方提出的新技術好奇的問道。

“好萊塢大片,卡梅隆的《阿凡達》今年底就會在國內上映,這會是一部能讓電影觀眾增長一倍的電影,而且也會讓以後的觀眾習慣了進電影院看電影。”

“這麼厲害?”

“當然,比你想象的還要厲害。這是3D觀影帶給觀眾顛覆性的觀影感受,以後3D電影會是大片的標配。對了,湖影國際影院能在《阿凡達》上映之前改造更多的3D影院,那就能賺更多的錢。”

“嘶……”古揚有點不確定,但是……他又生不出反駁,他是一個把控大方向的又不是一個負責具體業務的,具體的業務還是得總經理去搞。

“扯遠了,還是先說說依你個人的意見,我們怎麼電影工業化吧。”

“電影工業化很大了說就是三點:專業人才的培養、有效率且能控製成本及質量的先進製度流程、先進的基礎設備設施。我們之所做不出好萊塢大片的效果,說白了就是專業人才不行和基礎設施落後,加上成本與質量控製的不好。”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想在中國拍《侏羅紀公園》,結果我發現航拍的設備很少甚至很貴,製作恐龍模型更是千難萬難,而要搭建這樣的場景簡直不可能……就是各種各樣的限製導致了我們沒辦法生產《侏羅紀公園》這樣的大片。所以說要解決工業化就得從這三方麵入手,先說人才,還是我之前說的,師夷長技以製夷,我們想要專業人才,全球現在隻有好萊塢培養得出……”

“嗯,這就是你所說的師夷長技以製夷,這個想法很好。那如何保證我們派去學習的人最後我們能留得下來呢?又怎麼保證我們的這樣做就沒有限製創作人員的自由創作呢?”

古書記提出了他的疑惑。

“這些都有辦法的,比如我們派人去好萊塢學習,那就得跟我們簽定合同。如果有人學完之後想脫離我們了,我們在合同裡也可以規定他們可以買斷合同,隻要他們出了培養費就可以放他們離去。其實這個看似是我們吃虧了,但是對整個電影工業而言是受益的。另外,我們要在創作與工業化之間厘定清晰,哪部分是創作,哪部分是標準流程。”

“比如好萊塢,導演創作過程中,提出劇本修改意見是創作,提出表演意見是創作,畫出分鏡頭是創作,提出聲音、燈光、美術、服化等要求也是創作。但是,標準是他的這些創造得到了製片組的充分認可後接下來就是標準流程。也就是說創作隻能在前期,在進入到拍攝後就是標準的流程。每天必須完成多少個有效鏡頭的拍攝,不能突然提出打破原有創作的費錢費工時的創作。當然,如果靈感真的可行,隻要能說服製片人與主創團隊,也不是不可以。”

“同樣的,製片人也要標準化與專業化,製片人首先得知道什麼樣的劇本有市場,有什麼的劇本叫好劇本,什麼樣的製作叫合格的製作,那麼我們也得要有一套流程與標準。而在評判劇本是否有市場方麵工猶為嚴格的標準,在好萊塢就有綠燈係統,這個我們要學習,但也不用盲目學習。”

“而基礎設施設備這一塊我是這麼想的…”

……

接著兩人越討論越詳細,越討論越深入。不僅何方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古揚也對工業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小何,你這段時間先把這個工業化的方案給寫出來。然後爭取今年就把這個方案上報上去,明年最好能開搞,我們要趕緊工業化。”古揚心裡有點興奮,也有點著急,恨不得立馬就實現了何方所說的工業化。

“啊?這麼急?”何方沒想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