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沒想到電影中有這麼多可解讀的
“沒錯,是我說的。在中國我支持商業電影是因為需要與好萊塢電影競爭,搶市場,所需要的就是商業電影的發展。作者電影沒有票房市場,這在全球來看都是如此的,哪怕是作者電影最為發達的歐洲,好萊塢電影也是占了半壁江山的票房。剩下的是本國的喜劇片或劇情片,?最後才是作者電影。”
何方說完朝著布爾多點了點頭,布爾多呶嘴聳了聳肩,不知道他這是什麼意思,表達的是什麼情緒?
“那為何你又拍作者電影來參獎呢?”布爾多問道。
“這沒有衝突,就像歐洲需要商業電影也需要作者電影一樣。我們不能在肯定一方的同時踩死另一方,存在即是合理的,因為都有人追捧。商業電影有觀眾的追捧,?但是作者電影一樣的有觀眾的追捧啊。”
“現在這種平衡就是一種很好的狀態,?商業電影做它的票房就好,?而作者電影追求藝術就行。這就是大眾產品與奢侈品之間的關係,作者電影就是那個奢侈品。”
何方是不可能在戛納鼓吹商業電影的,要不讓組委會與評委聽到怎麼看?所以該吹捧的要吹捧一下。
把作者電影比哈成奢侈品這總夠了吧?
很顯然,布爾多臉色緩和了,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OK,怎麼看自由與壓迫之間的關係?”
“……”何方愣了下,不過一想也釋然,畢竟從《電影手冊》倡導作者電影以來為就是在強調作者的自由性,?倡導電影的批判性。
批判什麼?當然是批判壓迫啊。
所以,布爾多問出這種問題不足不奇,再加上《單身動物園》拍的不就是這個內容嗎?
“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在中國,?男人為了尊重女性,?甚至體現出愛女性,?往往會在一些事情上向女人讓步。比如,遷就女性的任性,?比如滿足女性的受寵,比如交出家庭中的財政權力等等。”
“但是,?這種愛的方式卻能造就出另一種壞結果。那就是男人一味的縱容,最後導致了女人認為她可以在男人麵前為所欲為,可以壓迫男性,最後女人變成了潑婦、怨婦,男人卻無時無刻的不渴望自由。”
“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男人在最開始的時候就給了女人過度的自由,最後造成了女人的不滿足,反過來壓迫男人的自由。我覺得這就很好的解釋了自由與壓迫的關係。”
“所有革命的開始都是因為受到壓迫的人活不下去,但最後許多革命成功後的人成為了壓迫彆人的人。用我們中國話說,這就是曾經的屠龍少年變成了惡龍。”
“自由與壓迫它們是一對矛盾的關係,也是一對不可能消失的關係。不管是在當下標榜自由的西方,還是被人看成是邪惡的古巴或中東王室,都有人們認為自由的地方,也有大家認為有壓迫的地方。”
“當然,也正因為有了這對關係,我們才能創造出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
布爾多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在筆記本上寫道:對社會矛盾與男女關係研究頗深……
幸好他寫的是法語,要不然讓何方知道他是如此的評價何方,?不知道何方會不會揮拳頭。
“《單身動物園》的故事結構為什麼要表現出城市、單身酒店以及野外的三角結構?而且每處都花費了不少筆墨。不擔心會導致故事失衡嗎?畢竟單身酒店內的劇情更驚豔,而野外與城市的劇情相對平淡。”
何方略作思考了一下,突然摸出煙,?布爾多點了點頭從桌子底下拿出個煙灰缸。
何方給布爾多發了一支煙,他禮貌的接下,接接過何方的火點上。
“中國煙?嘶,夠勁。”布爾多稱讚道。
“沒有添加混合劑的,更醇一些。”何方抽了兩口煙,然後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
“其實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之前也考慮過,包括在上午的交流中也談及過。我是這麼認為的,既然要去談論一種描繪一種未來社會的關係,那就不能隻描寫單身酒店看似暴力的這一方。”
“更需要描繪反暴力的一方,即躲在叢林中的單身者聯盟。更需要介紹社會的一麵,那它就是城市的環境。”
“所以,我必須要在這三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現有的故事結構是我想到的最好方法。或許,並不完美,但是卻立體生動。”
何方邊思考邊說道。
“那你為什麼要設定將單身人士變為動物的設計呢?就不能永久關押,或槍斃什麼的?”布爾多問道。
“不,徹底消滅那不是社會的進步,而野蠻的原始部落。”何方反對道。
“那變成動物就不是?”布爾多不解道。
“當然,因為世界是有等級性的,人是高最等的,動物是第二等的,第三等的是植物,第四等的微生物級。我的設想中未來社會中會對人進行降等,但不會消滅生命,這才是社會的進步。”何方解釋道。
“哇喔,這是一個很棒的設定,為什麼不在電影中體現。”布爾多驚歎道。
何方攤了下手,“有的,隻是大家沒注意罷了。電影中有一個畫麵,那是男主角進入到單身酒店之後,牆壁上掛了一幅畫。而那幅畫最上頭的就是畫了人,其次是動物,再次是植物,最後是微
生物。本來我想在人之上還要畫個神的,但我是無神論者,所以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