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何方難道真的很有藝術實力?(1 / 2)

第123章?何方難道真的很有藝術實力?

11月26日,《環太平洋》劇組要半休假一天,為什麼呢?

因為《趙氏孤兒》要首映,作為主演的範冰冰得出席,而作為重要的邀請嘉賓何方也得給麵出席。

畢竟《單身動物園》時陳凱歌可是給麵出席了的,現在人家給你發來邀請函,你不去說不過去。

雖大然都知道何方正在拍戲,但大家都是內行人,知道擠一天的時間那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在26號這天大清早,何方與範兵兵就坐上了早班飛機飛去了京城。

這電影何方不用看就知道質量怎麼樣,反正無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的意見都很大。

陳凱歌的電影編劇千萬不能是他自己,要不然這事就麻煩了。

看看他的成名電影編劇都是誰:

《黃土地》是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穀回聲》,編劇是張子良、柯藍,所以《黃土地》獲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在全球A類電影的排名比上海電影節高多了。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戛納、柏林、威尼斯)和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歐洲四大國際電影節,這不是民間排名,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排名,真正的官方排名。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是三大電影加聖塞巴斯蒂安才是真正的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四大國際大電影節。

反正,不管誰是第四大電影節,洛迦諾絕對的是僅次三大電影節之下的。

《孩子王》也是陳凱歌的大電影作品之一,影響力也不低。原著是阿城,就是那個《棋王》、《芙蓉鎮》《刺客聶隱娘》的阿城。

雖說《孩子王》陳凱歌也是編劇,但是原著是阿城的,編劇之一有萬之,這個萬之就不多作介紹,70年代的時候就是中戲的老師了。

《邊走邊唱》這是陳凱歌的另一部作品,改編自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陳凱歌自己編劇,加上歐洲的投資,結果啥都沒撈著。

因為這部電影拍的很晦澀,很沉悶,剪輯很亂,在虛實之間亂了節奏。可能是為了新浪潮而新浪潮吧,單純的為了迎合國際口味,電影拍的不僅讓人看的有點亂還讓人看不到希望的那種。

《霸王彆姬》是陳凱歌的顛峰之作了吧?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這次的編劇不是陳凱歌,是李碧華與蘆葦,結果不言而喻。

《風月》這部電影陳凱歌又手癢了,親自改編,結果戛納是入圍了但沒拿獎,之後在金馬拿了個最佳男女演員與最佳攝影,但是什麼劇本與導演還有最佳影片都沒給,說明劇情如何了。

到了陳凱歌之後的電影,也就《荊軻刺秦王》以及《和你在一起》、《》這三部電影能讓人覺得還是個大導演的電影。

不是要故意數落陳凱哥,主要是這個陳大師有時候太浪,放開表達就收不住。當然,人家已經榮譽加身了,浪一些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藝術在於探索,如果把這種探索的行為都否定了,誰還有勇氣探索?’,不記得這話是誰說的了,反正伱不能說這話不對,有一定的道理的,就是有點費錢以及費觀眾的信心了。

扯遠了。

何方沒資格沒點評一代大師,人家再怎麼受人詬病,但在九十年代的時候也是風頭無兩的人物。

年紀大了,他想放浪一下、探索一下,怎麼了?

“何導,你好,你好,感謝過來捧場啊。”何方沒想到的是來機場接他們的是陳紅,嘖,這人家已經夠給麵了。

“哎喲,陳老師,您怎麼來了?你們這是太抬舉小子我了,我沒這麼大的麵啊。”何方是真的受龐若驚,他覺得真沒必要這樣。

“哈哈,這有什麼受龐若驚的,老陳常說,年輕一輩有你出現,可以幫他分擔很多的壓力。而且,他覺得你可以繼續他們老一代電影人的夢想。所以,他特意反複叮囑我讓我親自來。”

“啊?陳導這是……唉,對陳導他們這一輩的電影由衷的感到敬佩,他們的氣量不是我現在能理解的,感謝,感謝了。”

……

之後的事情不消多說,到了首映現場陳凱歌與上影老總任仲倫任總、星美的覃宏覃總一起過來與何方聊了一會。

何方是真的沒啥感覺,但在事實上他現在的地位已經生變化,那就是無論去到哪個場合他都是重要的人物了。可能是他拿獎了,而且去電影學院去完成了拿獎之後的理念宣揚了,所以稱得上是有理(理念)有獎的新一代旗幟導演了吧。

其他的新生代導演裡麵沒有這樣的人啊,誰既有獎又有理(理念)出世?

這放在以前,那就是有人拿獎後連續的開自己的電影座談會,何方隻是把座談會改成了電影學院的講座而已。

何方他自己都沒想到,他就是去電影學院搞了一次講座就代表他在傳播他的理念了?這就是有理論支撐自己創作的導演了?這不是大師開始的模板嘛。

如果沒有彆的優秀電影人的理念跟何方出來打擂台,那就是他的在電影學院的講座將會影響中國一代電影人了,可見他在電影學院的講座是有時代的意義?

所以,各方的重視都理所應當。

範兵兵跟著《趙氏孤兒》劇組一起去忙了,何方一個人代表了《環太平洋》劇組,也代表了他本人。

當然,也有許多的明星過來跟何方打招呼的,誰不想在他這留點印象,然後有機會合作一把呢?

誰能拒絕一個金棕櫚獲得者加上級連續三部電影票房成功,還在拍第一部中國大型科幻電影的導演的合作誘惑?

陳凱歌電影的首映禮嘛,不來個半個華語圈的明星那怎麼行?

所以何方遇到了很多見過幾麵的老熟人們,何方與他們聊的很客套,點到為止。

有人想留電話的,想談合作的,想約吃飯的,何方最多留個電話,其它的什麼談合作約吃飯的統統都推到等拍完《環太平洋》之後找時間。

等鬨騰的差不多了,《趙氏孤兒》的首映也開始了。

呀,又是文藝表演……

何方無意於批判這種形式好不好,隻是他懷著一腔熱情來看電影,結果先要看文藝表演,這就像你去加油站加油得要先看過‘夢巴黎’的表演,說實在的這表演確實也不差。但是……明明來加油的,為什麼要看表演?

或許也是宣傳的重要一部分吧,說不定大部分的觀眾喜歡看呢?

當然除了文藝表演中間還穿插了劇組主創上台的拍攝分享,整個時間持續了一小時零十分鐘。

之後電影正式開始,124分鐘的電影,怎麼說呢?

何方在組織語言怎麼誇讚,人家這麼熱情,這麼給麵,你不誇一下怎麼行?

隻是,怎麼誇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