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 山寨奧斯卡?(1 / 2)

第400章?山寨奧斯卡?

第一個問題拋給了蔡局後,第二個問題自然是電影家協會的主席吳貽弓。

很多人忽略了這個協會,以為這隻是一個民間組織。這就大錯特錯了,嚴重格說這是一個高官的組織機構。所以坐在台上的電影家協會主席的吳貽弓級彆與總局的蔡局是一樣的,都是高官。

當然,電影家協會的許多事情是也是要聽從總局的領導的,但是級彆是一樣的。

這就好比是各縣的高中校長是正科級,而各縣的教育局長也是正科級,雖然級彆上一樣,但是管理上各高中的校長是要歸教育局長所管。

在中國這種情況很常見,很多的行業都是同級的單位,但是管理權卻不一樣的情況。

這裡不牽涉到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何方搞一個年度電影風雲獎會有電影家協會在這裡麵?

原因很簡單,這麼大的電影獎是需要一個高官單位牽頭的,以為一個團火文化這樣的民營企來就能扛起來?

哪怕是像湖影集團這樣的正廳級單位也扛不起來,必須要有高官單位來背書,這樣才有權威性。這就好比為什麼奧斯卡要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來主辦了,這樣才有權威性啊。

就像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由意大利政府決定舉辦,最後選定了威尼斯市,最後由威尼斯市政府舉辦的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獎。

戛納也是類似的,戛納是由是在1936年由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接受菲利普·艾藍傑的建議,決定由法國政府牽頭在戛納創立的國際電影節。

這些都是有政府背景的,由政府牽頭舉辦的。

所以說,年度電影風雲獎想要有權威性就必須要有官方背書,在中國最有這個資格的官方就是電影家協會。

當然,為了前期何方的想法能貫徹,團火文化與湖影集團與電影家協會簽定了相關協議的,是不允許電影家協會參與電影獎的具體運營的,它們隻是一個監督單位及掛牌單位。

解釋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為什麼電影家協會為什麼會參與其中了。

等吳貽弓回答了記者的問題,接下來就是HUN省裡與市裡來的兩名官員回答問題,他們很官方。

再接著是王鐵軍回答問題,記者對吳鐵軍提了幾個問題。

接下來媒體記者們就可以不理會前麵這些人了,後麵的所有問題都會去問何方,要不是礙於流程,記者們才不會問前麵這些人呢,他們最想問的就是何方了。

“何方導演,你發起這個電影節會不會預期效果,如果達不到怎麼辦?”

這個問題不僅是記者關心的,更是之前主管部門們關心的話題,老是想辦有影響力的電影節,可是從沒有想過會不會失敗,失敗了怎麼辦。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中國有句話古話叫未未慮勝先慮敗,其實我也想過這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那我們會繼續改進了,一年一年的繼續,直至這個這電影獎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止。

沒有哪個電影獎從一開始就是成功的,比如第一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因為預算不高,規模也不大,隻有20個國家參加。這個被炮彈摧毀的城市顯然不是理想的旅遊之地,人們對糟糕的天氣和接待工作怨聲載道。所以,第一屆柏林電影節其實是不成功的。

但這影響到了柏林後來成為全球三大電影節之一了嗎?沒有,因為他們在舉辦的過程中不斷的改進他們的工作。所以,我並不擔心第一屆的年度電影風雲獎會不成功,因為這件事我們不是做一年,也不是做一屆,我們是會一直堅持下去的事。”

何方的回答讓台下及台下的人都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算是比較讓大家滿意的答案。

“何方導演,這次你發動了這麼多的國際評委,萬一電影節失敗了,他們會不會全部退出?”記者又問道。

“當然不會,因為我們的電影節開成了一個利益鏈的閉環,這個我就不一一解釋了。國際評委他們的工作就是為電影做分析,然後給出分數。乾他們這行工作的人靠什麼來完成收入?如何養活自己?如何打響自己的名氣?

我們就給了他們這麼一個機會,既可以賺錢還能發揮才能的機會。所以,評委足夠權威的情況下,那麼電影獎的含金量就一定很足。電影獎的含金量一足,那麼優秀的電影就會踴躍報名參加。

而優秀的電影越多參加,那麼受到輿論與影迷們的度就會越大。受到的度越大,那麼電影獎所產生的商業收益就會越高。而商業收益越高,那麼被貼到評委收益、獲獎電影獎金上的資金就越足。

這是一個大的良性閉環,隻要把這個閉環觸發了,那麼整個電影獎就不可能會失敗。”何方解釋道。

“何方導演,那你會參加這個電影獎嗎?”記者問道。

其實記者的這個問題所隱含的意義大家都明白,那就是這個電影獎何方會不會監守自盜,讓自己獲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