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思想高度(2 / 2)

葉璿點點頭,

“確實如此,就像明朝的崇禎皇帝,他有一次問自己身邊的太監王承恩,你收過錢沒有啊?”

王承恩答:“陛下,老奴確實收了,但是確實又是不得不收,”

“為什麼呢?”

“因為大臣們都知道,隻有和王承恩搞好關係,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於是他們不得不送,”

“大臣們不得不送,那王承恩自然是不得不收。”

“大明朝不是靠良性的規則去運轉,而是靠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情世故去運轉,它不亡國才怪!”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時明朝山海關總兵本來是袁崇煥,”

“但是袁崇煥這個人呢,不太會做人,導致他直接被潛規則給Ko了,”

“袁崇煥有沒有通敵賣國呢?我想是個人都知道,他沒有,”

“但是他沒有通敵,還是被專製製度給害死了,就像宋朝的嶽飛,秦檜說他是一個莫須有的通敵,就可以定死刑,”

“崇禎皇帝當時是殺舒服了,但是他受到的報應是,下一次北京城被李自成圍的時候,那個在他眼裡像個傻帽一樣的袁崇煥不在了,那個精明似鬼的吳三桂並沒有來救他!”

葉美美感歎道:

“所以在封建社會時代,很多比較耿直的人反而很難混,要麼被邊緣化,要麼就是被他人暗算,”

“皇帝們喜歡的人,都是秦檜嚴嵩和珅那樣的人,”

“真正那些乾事的人,最後反而不受重用,甚至被謀害,而那些隻會拍馬屁說好話的昏官,一抓一大把。”

“在一個皇權至上的社會,人們都隻想著怎麼討好皇帝,隻要皇帝們開心了就好,根本沒有是非對錯,”

“因為皇帝讚成的話,就是對的,皇帝不高興的,就是錯的,”

葉璿道:

“這也是幾千年來受到儒家文化教導的結果,它教導人們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要聽話,要效忠,要老實,”

“儒家學說本來是拿來給帝王們聽的,因為他們手裡有權,”

\"但是帝王們反而拿來作為統治天下的一個籌碼,”

“於是人們因為受到這個思想的毒害,他們不乾質疑,不敢反抗,甚至連說個話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說錯了一個字,”

\"加上封建王朝對思想的嚴控死守,也導致了很多民眾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真相,”

“從秦始皇開始,就搞了聲勢浩大焚書坑儒,那些諫言上書的,都被霸權給抹殺了,”

“而唐朝和宋朝之所以出現了文化的欣欣然向榮,就是因為這個時期統治者對對思想的管控比較放鬆,”

“要不然就憑我們的詩仙李白說的那些話,多半就是個把牢底坐穿的命。”

“而宋朝之所以再次綻放文化的另一高峰,出現了歐陽修,蘇軾,蘇轍,王安石,李清照等文壇巨匠,也是因為宋朝的文化本來就是重文輕武,”

“而像大清朝這樣的,就比較悲催了,有個詩人隻是念了一首詩,就被拉出去砍頭了。”

“思想的高度決定了認知的高度,”

“乾隆因為拒絕前進,排斥一切外來的東西,最後閉關鎖國,清王朝終於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