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真就億點點(1 / 2)

糧食當然不能白借。

他們東南的糧食儲備雖然還有,可誰的糧食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至於要在這件事中,討個什麼好處?

蘇譽也在思考。

最近他的織布廠已經出了幾批貨了。

這批布因為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生產程序的精進,成本壓縮到非常低。

一旦投入到市場,東南的布莊估計都會受到衝擊。

這種生活必需品降價是必須的,不過不能一下子把市場衝垮。

所以蘇譽想著,一部分投入市場,慢慢把價格打下來,給百姓一個適應的過程。

隨後一部分布料,以高於大周的價格賣到海外生產力比他們更低的國家去。

這時候的外彙,不賺白不賺。

可他們東南不靠海,雖可以在平陽縣城走水路直通運河再出海,但中間有不少的手續。

先前慶元帝在時,雖說要發展海外貿易。

可他還沒來得及大乾,人就沒了。

接替他上位的元和帝一直在忙著收拾爛攤子,對這方麵興趣不大。

所以這也就導致,大周現在雖然有不少的船隊已經開始正規的出海貿易了,可卻沒有正規的部門去管理。

所以這一路過去的貨物,少不了各種麻煩。

不過很快,運河的一部分就會掌握在蘇譽手裡。

因為汪遠峰那邊已經在行動了。

如果再把這些沿途的官府都聯合起來,那以後蘇譽要通過運河往海外做什麼生意都行。

“這陳縣令是個能乾的。”

“既然能把周圍的縣城都解救下來,那讓他再聯合做幾個縣,把這些地盤都變成我的後備營,應當也不難。”

打算好後,蘇譽親自提筆,給陳縣令寫下回信。

寫完後,他又查了查東南的存糧。

這一查,蘇譽自己都傻眼了。

“沒有存糧?”

蘇譽千算萬算,沒算到他們東南居然沒有餘糧。

再一看開支。

基本所有的糧食都放到軍隊去了。

慶元帝在時,大肆煉丹,把國庫的錢各種私吞。

東南這邊,早就沒領過足額的軍餉了。

而且後來慶元帝又想著削藩,所以很多時候是拖上一兩年才給發一次軍餉。

就是想著削弱顧老頭的勢力,同時又不至於把他逼到絕路。

所以這麼多年來,顧老頭一直用自己的私己來補貼軍隊。

好在整個東南都是他的封地,每年都有一部分稅收會到他的手。

靠著這些,倒也還能支撐下去。

可要一次過借這麼一大筆糧食出去,就實在是沒有這麼多餘糧了。

“沒糧借......那也沒辦法了。”

就剩這麼一點糧食,軍隊那邊不夠用不說,在征收秋稅之前,若是東南也發生什麼天災,也得預留一部分。

“爺爺養這麼一大支軍隊,確實是不小的消耗。”

去年開始,蘇譽才開始為東南大肆掙錢。

在這之前,顧老頭靠的都是封地的俸祿和手中的一些產業。

信都寫好了,蘇譽乾脆先放在一邊,看看有沒有彆的地方能搞到糧食。

西南對他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

那一大片地方,蘇譽其實也饞了許久了。

但因為朝廷在上麵,他不好直接下手。

如今這麼好的機會就在麵前,說不定糧食借出去後,半個西南就會落入自己的手中。

“實在是不想就這麼放過......”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平陽還有東南最大的商賈沈家。

沈玉林帶人去西南找他父親已經去了好一陣子了,說不定也快找到回來了。

若是實在沒有,找沈家借點糧食也不是不行。

陳縣令這麼聰明的人,肯定會提前寫信過來求救,所以應當還能再支撐一小段時間。

其實蘇譽的鹽山現在已經開始正式運作了,再過一段時間,他就有大把的銀錢去買糧了。

可陳縣令估計等不到那時候。

把賬本放到一旁,蘇譽站起來看了看天色。

大伯他們明天就要回去了,蘇譽決定等明天再想想糧食的事情,再陪陪大伯他們說話。

......

不過重新回到大家聚集的花廳裡後,蘇譽發現大伯和小叔他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沒有一開始那麼拘謹,說話聲音都大了一些。

蘇譽想他們估計是習慣了一些,所以也放開了不少。

陪著大伯他們又說了一會兒話,吃了午飯後,蘇譽這才回到後院。

結果發現他們房屋外的院子裡,堆了不少的貴重禮品。

紅纓正帶著人,一邊檢查一邊記錄。

“這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