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利益交換(2 / 2)

雲綾傳 江州閒人 4388 字 8天前

方才師父提及讓她辭官,她有那麼一瞬是心動的。

隻是正如她自己說的那般,公孫家這一代青黃不接,她不站出來指望誰人站出來?

雖然據她所知遼東還有不少公孫家的族人,但那都是出身旁支,並非公孫弘這一係的嫡脈,自然也學不到公孫家真正的家傳武道。

雖然不想承認,但雲綾還是知道嫡脈與旁支的區彆,在公孫安世的子嗣成長起來之前,她得守住嫡脈的權威。

後繼有人,正是權威延續最好的憑證。

她雖是師父收養的,但甫一收養便開了宗祠、上了族譜,是正正經經遼東公孫氏嫡脈出身,自然有這個資格。

否則,權威無繼,天機門那場禍事可還殷鑒不遠。

正是念及這些,雲綾雖然對師父的話有那麼一瞬心動,卻也被她強行按了下去。

雖然不喜這樣的事情,但既然選擇踏入其中,她就必須得讓自己學會接受,並從中獲取所需。

一旦接受了這種事,她的思緒便一下打開了。

首先令她生疑的是盧之浩為何願意拿出吏部侍郎之位來交換?

她在受封出仕之初,就惡補過如今朝中的局勢。

現任吏部尚書已經六十有餘,又不曾修習過武道,可以說是到了隨時都可能致仕的時候。

一旦吏部尚書空缺,按照大周成法,最有可能接任的便是左右吏部侍郎。

是以,盧之浩讓出的不單單是一個吏部侍郎,更可能是未來的吏部尚書之位。

吏部,執掌著天下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可以說是六部之中最具實權的一部,吏部尚書常被人稱作“亞相”並非沒有緣由。

盧之浩讓出如此重要的一部,正是公孫安世無法拒絕的根源所在。

然而,正因為盧之浩讓出的是吏部,才令雲綾生疑。

似盧之浩這般坐上相國高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會輕易向政敵服軟?就為了一個才能平平的兄弟?

範陽盧氏,乃是幽州的老牌世家,在遼東公孫氏興起之前,他們就是幽州最大的世家。

雖然大周建立後,範陽盧氏舉族遷入關中,隻在範陽老家留下了部分族人看守宗祠,但族中人丁依舊興旺。

為了個闖禍的弟弟就交出吏部侍郎如此重的籌碼,當真是咄咄怪事。

除非,盧之浩有著不得不救盧之遠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還關係到他自身。

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得了盧之浩為何不惜以吏部侍郎為籌碼,來換取盧之遠脫身。

念及此,雲綾不由嘀咕出聲:“吏部侍郎?他能以此為籌碼做這個交換,難道此前他就看上了這個位置?”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雲綾愈發覺得任三賢的死不簡單了。

從杜進賢的話來看,似乎是任三賢發現了盧之遠貪墨儲備軍資,這才惹得盧之遠動了殺心。

然而,反過來想想,盧之遠刺殺梁州都尉何謙之的罪名並不比刺殺任三賢小多少,盧之浩依然能夠保住他。

那麼,與之相比罪名更小的貪墨,似乎並不值得盧之遠鋌而走險。

為了個相比之下的小罪,去犯一件可能禍及家族的大罪,還是在背後有人可以保他的情況下,著實不是久在官場之人能乾出來的。

念及此,雲綾心中有了個大膽的猜測。

盧之浩身為相國,為了穩住權勢勢必會大肆提拔自己人充任朝廷要職。

正好,吏部侍郎空了出來,於是他開始謀劃將自己人提拔上去。

就在此時,皇帝卻有意提拔任三賢這個外人出任此職,剛好這個外人又與自己弟弟不睦。

於是,外人死了,競爭者沒了,吏部侍郎又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此處,雲綾不禁心中一寒,被自己這個猜測嚇了一跳。

事情若果真還有如此隱情,那就更不能放過盧之遠了,此人手中很可能掌握著足可扳倒盧之浩的證據。

然而,她也隻能想想了,交換已經達成,雙方都拿到了滿意的籌碼。

此時若是遼東公孫氏再揪著盧之遠不放,可就成了背信棄義,傳出去會令整個公孫家都難以在朝堂立足。

是以,雲綾也隻能歎息一聲,暗道可惜。

她此時還未察覺,自打接受了利益交換這件事,她的思緒就已經不知不覺站在了遼東公孫氏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了。

至於其中的是非如何,則被她藏在了心底,隻待日後有機會時再翻出來清算舊賬。

這已經脫離了江湖快意恩仇的邏輯,是一個完全屬於朝堂、屬於世家的思考方式。

至於她為何這麼快就有了轉變,或許與她此前三年在鹿門山的學習有關吧。

範明承、玲瓏,這一明一暗的教導,無疑對她影響極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