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當今天下大亂,與秦末時期倒是如出一轍,農民起義已成烽火燎原之勢,大隋江山搖搖欲墜,倒塌之際,指日可待。”
李世民讚同地點點頭,道:“我與先生不謀而合,的確,大隋氣數已儘,已無回天之力,咱們這些隋朝的臣子,應該早做打算,自謀出路,難道要與大隋,與楊廣同歸於儘嗎?”
劉文靜又一挑眉,此刻他仿佛猜到了李世民的此番來意,不由地勾勾唇角。
“世民,你是不是已有打算?”
李世民認真地睨著劉文靜,堅定道:“不敢欺瞞先生,卻是如此。”
“哦?不妨說說看,我洗耳恭聽。”
李世民長歎了口氣,道:“全國各地都在起義,各個起義軍首領割據一方,自立為王。我們李家,手握幾萬精兵,當下隻有兩種選擇。要麼誓死效忠朝廷,其結果就是某天被某一支義軍剿滅。要麼就是我們也相應義軍號召,揭竿而起,與朝廷對峙,這樣還有一線生機,依世民之見,這是眼下唯一可走之路。”
劉文靜眸子一亮,點頭應道:“不錯,世民,你很會審時度勢,的確如此。我要是你,我也這麼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李世民欣然地笑了下,道:“先生,你讚同我?”
“當然。不過,你父親李淵大人怎麼想?”
提起父親,李世民的眸子暗淡下去,道:“我父親一向以大隋忠臣自居,勸他謀反起義,怕是會碰壁,我還沒提過。”
劉文靜了然地點點頭,道:“唐國公一向行事謹慎,思慮周全,他就算起義,也是要等一切準備充分,才會言明。勸他就範,並非易事,還得慢慢來。”
“是啊,不過我覺得時機差不多了。”
“嗯,依我之見,大隋滅亡也就這兩三年的事。”
這時,李世民雙手端起酒杯,真誠道:“先生,如果我們李家當真起事,你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劉文靜也趕緊端起酒杯,道:“承蒙世民厚愛,不嫌棄我這個黃土埋半截子的糟老頭,我願追隨世民,效忠李家,隻要你用得著我,我一定儘心竭力,輔佐與你,如何?”
“好,我就等著先生這句話呢!來,咱們喝酒,今夜不醉不歸。”
“好,喝酒。”兩隻酒杯碰地撞到一起,兩人仰頭一飲而儘,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