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文其實不需要程成打電話,因為他也關注了張昭的博客,所以跟程成差不多先後看到了《三國演義》的第一回。
尤其是開篇那闕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儘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一首詠史詞,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但同時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借敘述曆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詞的上闋通過曆史現象詠歎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瞬即逝。下闋則抒寫了高潔情操和曠達胸襟,把曆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了其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秦書文看得心情激動振奮,上次看到這樣能讓他動容的詩詞,已經是好久之前了,可惜“才高九鬥”和張昭再也沒有寫了。
這次張昭寫出這首《臨江仙》,真的讓他很驚喜。
而更讓他驚喜的是,張昭完全以古文體寫的三國小說: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
雖然是完全古風的寫作手法,卻不會讓人覺得深奧難懂,反而讀起來很輕鬆,足見作者的文學功底,真是深厚無比。
秦書文對曆史有很深的鑽研,所以最喜歡這種古文寫作手法,讓他有一種看古代人寫的小說的感覺。
可當讀到最後一段時,“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頓時哭笑不得,張昭這年輕人啊,居然還玩起了吊胃口。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作者埋下的鉤子,吸引人繼續看下去。
從張昭寫的這第一章來看,秦書文就知道這是部長篇小說,畢竟張昭說了是部講三國的小說,現在還隻是一個開端,三國都沒有建立呢,那麼後麵肯定有更豐富的內容。
曆史上的三國,雖然群英璀璨,但讀起來乾巴巴的,沒有什麼可講的地方,但張昭的這部小說,人物形象就豐滿得多了。
像劉備、關羽、張飛結拜成兄弟,正史裡麵並沒有記載,並且,關羽的年紀在三人中是最大的,若是有結拜那關羽做大哥,排序就不是劉關張,而是關劉張了。
不過雖然桃園三結義是虛構出來的,但劉關張三人義氣相交、精誠團結、生死不負的感情是真的。
秦書文對於這一點很看好,他又從頭看了一遍,正好弟子程成打來電話,說起了這件事,還留言了兩個字“速更”,讓他也起了一些逗趣心理,於是也在有兩字,速更。”
本來張昭因為更新了博客,底下已經熱鬨一片,秦書文的留言,更是把這種熱鬨推上了高峰。
“活捉秦老一個。”
“哎呀,秦老也在催更呢。”
“張導,秦老都出來催更了,你還不趕緊更新。”
“這三國小說看得我頭疼,感覺像高中的古文閱讀理解。”
“張導咱能彆用古文寫小說嗎?看不太懂啊。”
“張導簡直神了,古文寫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