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討伐(1 / 2)

“魏武帝太壞了,人家殺豬招待他,他居然殺人全家。”

“呂伯奢死得好冤枉。”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魏武帝的人生信條啊。”

“張導的小說寫得人心驚肉跳的。”

“我平時最討厭曆史了,但張導的《三國演義》,看得我舍不得扔下啊。”

“文言當中的第一小說。”

“張導的又一本經典小說。”

“彆像《新白娘子傳奇》那樣又突然太監了。”

“……”

哪怕僅僅是上傳了四章,但故事的恢弘,以及以文言筆法寫就的華麗語句,時不時地穿插一些詩文,看得人欲罷不能。

尤其是那些本就喜歡文言文的“高雅之士”,對《三國演義》的喜愛程度完全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

雖然其中的曆史並非史實,但經過張昭這麼一改,讓曆史人物的形象變得豐滿起來,似乎本來就應該是如此的。

網友們沸騰了,張昭每一次有新作品,都能引起轟動,當然也不乏有黑粉,說張昭完全不尊重史實,但很快被張昭的粉絲給懟回去了:這是小說,不是曆史書,想看曆史的自己去翻曆史書。

眼下張昭如日中天,黑粉們根本翻不起什麼浪花,可隨著大導演尤光發表的一篇博客,瞬間就讓黑粉們激動了。

“《三國演義》我看了,從頭到尾看的,一字不漏,首先我要說的是,以古文的寫作手法這點值得肯定,作者的文筆毋庸置疑是值得誇獎的,但是,寫的都是什麼玩意?

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能是結拜兄弟?封建社會,君主就是君主,怎麼可能跟手下的大將結拜?以為這是過家家嗎?

這就不說了,曹操什麼時候去刺殺過董卓了?

曆史上,曹操與董卓並無交情,董卓到洛陽後即廢黜了皇帝,京城陷入混亂。此時董卓想要招攬一批人為他效力,其中就包括曹操,他被任命為驍騎校尉。然而曹操看到董卓必敗的局勢,因此沒有接受這個職位,匆忙逃離了京城。

真正刺殺董卓的,其實越騎校尉伍孚。伍孚曾經擔任侍中、河南尹,在董卓發動叛亂,百官驚慌失措時,伍孚將小刀隱秘地藏在朝服內,企圖在董卓經過時對其進行刺殺。遺憾的是,董卓作為一名武將,力大無窮,因此未能即時致命。董卓的侍衛及時趕到,解救了他。因此,這次刺殺行動以失敗告終。

還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也不是曹操說的,曹操當時說的是‘寧我負人,勿人負我!’但這句話的意思是,難道是我對不起彆人,沒有彆人對不起我嗎?偏偏經過張昭這麼一改,曹操頓時變成一個自私自利到極點的人。

這對魏武帝來說,無疑是一大汙點。

曆史是嚴謹的,也是不可更改的,寫曆史小說可以,但不能瞎寫、亂寫。《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三觀不正,我不建議大家去看,如果大家真想了解三國曆史,可以去看《三國史》,那才是真正的史實。”

尤光的一篇博客,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尤光是誰?那是導演圈裡的泰山北鬥,不同於之前那個被“才高九鬥”給懟得自動退網的劉一刀,尤光尤老先生的地位是劉一刀完全無法比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