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新目標195K之上(2 / 2)

這時,幾位資深教授的表情變得深沉,其中物理係的薛教授率先開口,語氣中帶著不解

“江辰,你是根據臨界溫度的差值來劃分這三個部分的嗎?但這僅僅反映了溫度上的差異,又能說明什麼呢?”

“不,薛教授,這三個部分的劃分遠不止於溫度差異那麼簡單。”

江辰輕輕搖頭,正欲進一步解釋,一旁的王教授突然插話。

他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支筆,在每個區域的空白處分彆標注了幾個關鍵詞:金屬超導體、鐵基超導體、銅氧化合物超導體。

“你們看,這三個部分的超導體,在材料科學的分類上,其實都屬於更為寬泛的同一類彆。

我研究超導領域這麼多年,卻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過其中的規律。”

王教授的話語中帶著一絲自我反省,也透露出對新思路的認可。

江辰並未立即回應之前的討論,而是默不作聲地拿起筆,在那兩條分割線的旁邊,分彆寫下了“液態氫”和“液態氮”幾個字。

“這兩條橫線所代表的溫度,分彆是液態氫和液態氮的沸點。”

很快有思維敏捷的人員迅速反應過來,不禁驚呼出聲,其餘人聞言也紛紛恍然大悟,會議室內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

“沒錯,這正是我選擇將新材料的臨界溫度目標設定在195K以上的原因。”

江辰繼續說道,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

“因為這個溫度,恰好是乾冰升華的臨界點,所以我推斷新的超導材料家族溫度一定在乾冰升華點之上!”

整個研究流程被係統地展開,所有在場的成員目光聚焦於黑板上的那張詳細表格,對江辰所提出的見解逐漸產生了共鳴。

尤為關鍵的是,這一研究目標的成功實現,將直接引領我們邁入高溫超導技術的新紀元。

但很快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在195K以上的溫度範圍內對所有人都是一片迷霧,尋找新的研究突破口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江辰在前一晚已進行了深入思考,並在此刻將自己的思考成果分享給團隊,他建議將研究方向聚焦於氫基的衍生材料上。

他預測,新型的超導體很可能就隱藏在這些材料之中。

這一提議迅速獲得了團隊成員的廣泛認可,包括王教授也對此表示讚同。

王教授回憶起,他曾在一位國際超導材料領域權威專家的論文中,見到過關於超導氫化物的初步探討。

儘管當時那僅是一個理論構想,並未轉化為實際的科研成果。

但如今江辰也指向了同一研究方向,兩位專家的觀點不謀而合,這無疑增強了這一研究路徑的可行性和探索價值。

至於tbh-1這款材料,雖然不是江辰的理想材料但是也有價值,他承諾在項目完成以後資助眾人完成相關的研究。

有了這份保證,幾位教授心中沒了擔憂,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研發當中,勁頭更加炙熱。

氫基的範圍非常大,一般來說氫化物指的是氫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但其實在科學工作中,氫和金屬的二元化合物才叫做氫化物,而同非金屬化合物稱之為某化氫。

因此整個項目被分為了兩個小組,一個負責氫化物的超導材料研發,另一個負責某化氫彈超導材料研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