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電推進發動機(1 / 2)

京城夏國核工業集團。

一個來自銅城的消息驚爆了整座大樓,根據江辰教授傳來的最新消息,他剛剛完成了小型核聚變實驗。

這可是核聚變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國內核聚變完成以後,第一個被研究人員瞄準的方向。

可是眾多院士,教授的項目申請才遞交上去,都還沒有審批現在你告訴他們已經完成了?

不多時一個人數眾多的考察團隊組建起來,快馬加鞭的趕往銅城。

當他們看到行星裝置綻放出的光芒,心中五味雜陳的看向最後排那個年輕人。

對他們的目光江辰已經習以為常。

很快,執行中心接管了現場的所有事務,江辰沒有多做停留。

因為能源問題已經解決,接下來他需要將精力投入到與之配套的電推動係統的研發中。

人類邁向太空的征程中,推進係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它決定了飛行器能否克服宇宙中的各種速度障礙。

目前,宇宙速度被主要劃分為六大類。

第一宇宙速度即環繞地球速度,其大小為7.9K\/s,是飛行器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繞地飛行所必須達到的速度。

而若要離開地球飛向太空,探索其他天體,飛行器則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即逃逸速度,其大小為11.2K\/s。

目前在全球航天領域中,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是最主要的速度標準。

無論是空間站的建設、載人登月任務,還是無人探測火星等航天活動,都需要宇宙飛船的動力係統圍繞兩者展開研發。

第三宇宙速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相對陌生,它是飛行器擺脫太陽引力,離開太陽係所需的最小速度,其大小為16.7K\/s。

目前需要第三宇宙速度的探測器先驅者係列和旅行者係列全都出自白頭鷹。

不過江辰倒是對這些探測器不抱什麼希望。

無他,想要探索太陽係之外的宇宙,以上兩個係列的探測器速度實在太小了而且嚴重受到燃料限製。

例如先驅者10號在1972年發射,一年後飛躍木星,十年後才越過海王星軌道,可最後一次與地球聯係還是在03年。

按照NASA的預計,它需要200萬年後達到既定目標,其他幾個探測器的狀況也差不多,壓根就滿足不了人類探索的需求。

至於第四宇宙速度、第五宇宙速度和第六宇宙速度,它們分彆代表著擺脫銀河係引力、星係群引力和整個宇宙引力的速度。

目前,科學家隻能對第四宇宙速度和第五宇宙速度進行大致的估算。

前者在每秒110公裡到120公裡之間,後者則需要超過每秒2000公裡的速度。

而至於第六宇宙速度,由於遠遠超出了人類當前的技術能力,科學家們甚至無法給出具體的估算值。

按照宇宙速度的標準,理論上隻需要將電推進發動機的速度提升至第二宇宙速度,他登月並建立月球基地的宏偉目標便能得以實現。

然而要是真的按照這樣的速度來研發,那麼完成一次登月往返任務竟需耗費長達50多天的時間。

這樣的速度顯然無法滿足江辰的需求,按照這樣的進度推進,猴年馬月才能實現。

因此,江辰並未滿足於那些僅僅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的動力係統,他追求的是更快的速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