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緊盯在柵極這個關鍵部件上,力求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
之前公司使用的是江辰研發的鰭式場效應管,這種獨特的結構與魚鰭相似,通過巧妙的設計放大了柵極的接觸麵,從而提高了性能。
這種改變在14納米上的效果異常的好。
既然江辰提出了圍繞柵極做進一步研發的建議,孟玉竹立刻聯想到了鰭式場效應管的優點。
魚鰭狀的結構之所以能夠放大接觸麵,是因為它將原來的二維結構變化成了三維結構,從而實現了從三個側麵的接觸。
那麼如果進一步改進,將魚鰭狀結構變成全圍繞狀,豈不是能夠更進一步提升性能?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便迅速在孟玉竹的腦海中燃燒起來。
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論證,終於成功研發出了新一代全能柵極晶體管。
這種晶體管在更低功耗、更低漏電壓方麵有著出色的表現,而且其結構更加緊湊,更加適合更小尺寸的芯片製造。
重要的是這麼短的時間內他們就完成了這一結構創新。
有了新的晶體管結構,省下來的研發工作就非常好推進了,這也是為什麼江辰要先暫停與兩家顯卡公司的合作。
為此洪福還特意電話聯係了兩位cEo,說明情況,矽基7納米芯片突破在即。
他的消息也徹底讓老黃和蘇媽放下了心裡的憂慮,鐵了心加強與星辰的合作。
而NV和Ad公司內部的反對意見也都隨著這個消息漸漸銷聲匿跡。
星辰這樣認證的7納米即將完成,敢在這個時候拒絕合作,那可真是腦子進水了。
矽基這邊的工作已經順利完成,而江辰這邊的編碼工作還隻進行到了一半,距離真正的技術突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此同時公司內部的程序員們在昊天的匿名引領下,已經成功地搭建起了元宇宙的底層框架,他們將其命名為洪荒。
接下來黎源將會著手安排團隊成員們分成多個小組。
每個小組都將負責不同的任務,不斷向洪荒框架內填充各種內容和功能,以逐步完善這個平台。
未來當遊戲倉技術推出後,洪荒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地球服務器,能夠容納全球所有的玩家進入其中,共同體驗這個虛擬世界。
與地球ol不同的是,洪荒的內部將完全開放給所有玩家,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創意,搭建出獨一無二的世界。
這種高度的自由度和創造性,正是吸引眾多遊戲公司以及獨立遊戲製作人的地方。
洪荒相比現在計算機中的遊戲引擎,具有更加強大的功能和優勢。
對於遊戲製作人來說,將心中的創意落地實現會變得更加簡單和便捷。
過去很多備受玩家好評的遊戲神作,在開發過程中都因為技術限製而不得不砍掉部分內容。
甚至有不少遊戲在發布後連製作人最初設想的三分之一內容都沒有實現。
而洪荒的出現,將有望打破這種技術力帶來的限製,讓遊戲開發更加自由、創新。
有什麼比在虛擬世界中完全沉浸式的享受來的暢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