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兩份不同的奏書(1 / 2)

“稟陛下,臣兵部侍郎郭權有本要奏。”

一名靠前的大臣向前一步低頭說道。

我是無所謂了,坐著看戲就行,太後她應該會自己操作。

果然,我旁邊的這個太監,提著尖銳的聲音喊:

“準奏”

“前些日子憫州守將秦景見死不救,沒有及時給予奎州忠澤林支援,以至奎州大敗,被南封國占領七座城池,更使得奎州三萬大軍損失過半,數十萬百姓顛沛流離。

其罪不誅其滿門,不足以泄憤。請陛下明查,給奎州百姓一個交代。”

見他沒有再多說,一旁的禮部官員也向前一步:

“簡直一派胡言,秦將軍明明已經立即趕往,方麵是忠澤澤不及時供應糧草,才導致我軍大敗。

秦將軍不僅無過,反而有功,反倒是忠澤林未戰先退,才是最該要嚴懲的人。望陛下明鑒。”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件事非常的大,是反差非常大,一個處理不好功臣變屍體,真正的罪臣卻逍遙法外,甚至得到嘉獎。

他們就是明擺了,我和太後未曾親眼看見在這裡胡攪蠻纏,說到底,後麵拚的是在朝廷裡的關係,誰的關係硬誰就有理。

這時候微服私訪就顯得很重要,一直待在宮裡,我能看見、聽見的都是彆人想讓我看見和聽見。

“左丞相,你這麼看。”

太後娘娘都發問了,最前麵的一名老者,彎著腰說:

“可以派遣一名陛下信任的人前往考察,代天子巡視。”

你在開玩笑吧?我信任的人?抱歉真沒有。

然後他們就在那裡爭論,相互舉薦人——自己人,各個爭的麵紅耳赤,就像準備要大撈一筆的貪財樣。

我閒來無事,就把麵前的奏折看了起來,首先是憫州秦將軍的奏折,他的意思大概就是:

接到急信就立即帶領一萬精兵飛羽軍輕裝前往支援,不想忠澤林直接棄城而逃,還一連棄五座城池,導致敵人長驅直入。

秦將軍隻能放棄前麵一座小城,收到急信的第七天就重兵駐紮襄城與敵人死戰九天,而城池內的官倉卻是空無一物,尋求忠澤林的糧草支援未果,才不得已棄城退兵。

而忠澤林的奏折描述的是另外一種情況,他說:

他在第一座城池——建明城,與五倍於他的敵人苦戰半月,秦將軍一直囤積襄城,未見秦將軍一兵一卒支援,最後隻能敗退。在此期間他多次書寫信件給秦將軍讓其駐守建明城後麵一座城池,可秦將軍拒不配合,以至於被南封國逐個擊破。

至於秦將軍說的襄城官倉無糧,實屬冤枉他,那是秦將軍早已自己打開官倉,將糧食變賣給當地的富戶。

難,真的很難看出誰在撒謊,好在不是我該苦惱的,我也插不上手。

最後太後決定由新科狀元前往,這狀元郎叫宸銘,是左丞相的孫子,太後的外甥。

顯然太後是想在軍中安插自己人,不過應該不會那麼容易。

“陛下,數十萬百姓還等著朝廷的安置,需要的錢與糧都不是小數,臣希望戶部能快速撥出銀兩,百姓還在水火之中,不能再拖了。”

一名官員見去證實誰有罪的人選已經有著落,就直接開口。

戶部尚書,嗯,應該是吧,他直接回懟:

“娘娘,非我戶部從中作梗,整個朝廷哪裡不要錢?剛剛結束的科舉,東麵海盜猖獗,時不時登陸,那裡的士兵要兵要糧要響,南方剛剛遭遇百年難得一遇的洪澇,更不用說先皇陵寢的事,我們實在無力乏天。”

“彼之娘也!”那位官員大吼一聲。

嚇我一跳,這家夥不要命了?

“科舉能用多少?東麵眾將士都是吃上頓沒下頓,你還好意思說,南方年年修河道,年年的發洪澇,錢都進你們戶部自己的衣兜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