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心中雖然滿意,可若是能輕易的相信一個十歲的孩子,那他就不是劉宏了。
劉宏冷哼一聲,用有威嚴的聲音說道:
“興文?你連經義都還沒學。
不過這興武嘛……
來,看看這兩份東西吧。”
劉辯就見父親從一堆書簡中準確的抽出兩卷,扔到他麵前,顯然十分在意。
劉辯打開一看,這兩卷書簡是兩份戰報,一份是董卓與張角作戰不利,一份是涼州北宮伯玉叛亂。
這便宜父皇自己鴻都門學沒搞好,是覺得我也搞不好吧。
待劉辯看完,劉宏說道:
“你小子不是說要興武嘛,看到這兩份戰報了嗎,你有什麼想法?”
劉辯知道這是父皇在考校自己呢。
這北宮伯玉,是羌人,是外族。而這張角是農民起義,內部矛盾。
攘外必先安內,絕對不是他劉辯找軟柿子捏,絕對不是。
“兒臣願意前往廣宗,為父皇督戰!”
此言正合劉宏心意。
接著劉宏看了劉辯一眼,道:“還有那三聲雷鳴你是怎麼弄的?”
——————————————
皇子辯杖殺中常侍夏惲引得天降異象之事立即震動了整個洛陽。
全洛陽的官員,士子都非常高興,劉辯此舉為他們打響了鬥閹的第一槍。
這無疑是放開黨錮後的第一場勝利。
被宦官長期壓製的官員和士人隻覺得揚眉吐氣,神清氣爽。
但美中不足的是劉辯歸根到底還是皇族,不是士人,不能把這全部都算在士人頭上。
同時針對這件事,也有許多不好的流言傳了出來,說這劉辯在太學眾位儒生的麵前杖殺馮安。
這是不把士人放在眼裡,一時之間流言四起,在洛陽城中傳的沸沸揚揚。
接下來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靈帝下旨斥責劉辯執法嚴苛,要將其外放廣宗督軍。
另外東中郎將董卓因作戰不利,減死罪一等,囚車入洛。
盧植官複原職,擔任北中郎將,重新負責與黃巾的戰事。
王太傅則交由名士蔡邕擔任。
一時之間朝堂嘩然,不少人猜測,皇帝此舉是扶小兒子劉協繼位,把嫡子派出去是為了給小兒子鋪路。
因為例子就在眼前,秦始皇就是如此,把公子扶蘇外放,最後的結果就是胡亥繼位。
但也有人說,陛下今年不過二十七歲,正值壯年,此舉是鍛煉史侯。
一時之間縱說紛紜,莫衷一是。
而此時眾人議論中心的劉辯,則來到了二舅何苗的府上。
此時何苗正在發脾氣,車騎將軍府人人噤若寒蟬。
劉辯的到來,府內眾人都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馬把劉辯迎了進去。
劉辯進屋就見堂下跪著一排奴仆。
他打趣的說道:
“二舅,您這是在房間裡閱兵呢?”
“去去去,就你小子怪話多。…。。
你們都出去吧,我有話要跟這小子說,任何人不得靠近。”
眾人起身感激的看著劉辯,紛紛走了出去。
“二舅,你猜我給你帶什麼來了?”
何苗冷笑一聲,“你小子,那麼大的事兒都不告訴你這個二舅一聲,還能給我帶什麼好東西?”
“二舅,我把大舅的家的西涼馬給你誆來了!”
“真的…”何苗立馬露出欣喜之色,隨後又很快壓製下去。
“說吧,這次來找我什麼事兒?”
劉辯笑著說道:“二舅不是說我拿來了西涼馬,就答應我一個條件嘛。
那個文醜我不要了,我想換一個人?”
何苗道:“何人?”
“潁川荀攸,此時正在太學讀書。”
“你小子倒是會挑,竟然打起潁川荀氏的主意來了。”
但說話算話,何苗還是答應了下來。
這時何苗開口道:“你小子今日來,不光是為了這個吧?”
劉辯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說道:
“外甥想讓舅舅府上的樂隱派給我當護衛。”
這時何苗那仿佛看穿人心的眼神朝著劉辯攝了過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