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章 沈廷揚(2 / 2)

這些,都可以獻給太子殿下!”

“沈公!!!”

朱慈烺感動的說不出話,又要再拜,這次朱慈烺是真心實意的要行這一禮的,沈廷揚連忙再再次阻止。

“輕型火銃——鳥銃,重型火銃——斑鳩腳銃,輕型中型佛朗機炮,特彆是小型紅夷大炮,多多益善。

千斤佛郎機炮,太過笨重,射程又近,隻適合艦船,就是不知沈公可有魯密銃?

或者其它自生火火銃?”

千斤佛郎機炮,確實太過笨重,加上氣密性差,因此射程很近,而船材太過普通的沙船,承受不住普通紅夷大炮的後坐力,因此沈廷揚才會裝備一些彆人看不上的小型紅夷大炮,來彌補射程的不足。

偏偏這小型紅夷大炮,卻是朱慈烺的最愛,而更愛的則是自生火火銃。

“魯密銃,或西夷的自生火銃,因為海上潮濕,火繩容易受潮,因此也裝備有一些,以備不時之需,但價格太貴,還不如多買幾袋糧草送去邊軍。

因此裝備不多,隻有350餘條長自生火銃。30餘條自生火短銃。

微臣,願全部獻與太子殿下。”

魯密銃、自生火銃,即燧發火銃,魯密銃是萬曆年間的趙士楨仿製魯密國,即奧斯曼帝國的燧發銃,而這種沒用火繩點火的燧發銃,在時下的大明朝,又被稱之為自生火銃。

燧發銃,自1547年被槍炮工匠、鎖匠和鐘表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發明以來,有近百年之久,但由於科技水平發展不足,讓打火的主要配件——彈簧,一直因為力道不足,而打不上火,再加上造價更貴,而限製它的推廣及傳播。

直到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1618~1648年),瑞典軍隊發揚了密集型的線式戰術,讓作為線式戰術基礎的燧發槍,也迎來了輝煌。

而時下正是歐洲打的最火熱的時候。

朱慈烺收集燧發銃,自然也是為了武裝線式戰術的線列步兵,350杆燧發銃,再配上150杆火繩銃,正好武裝周鏡的五百人。

至於為啥不全用火繩銃,是因為火繩銃,依賴士卒身上捆的一圈又一圈的火繩來點火,如果隔得太近,飛濺的火花會意外點燃旁邊士卒身上的火繩,而隔得遠,就無法打出密集型線式戰術的彈幕。

就時下的前裝滑膛槍,不能形成彈幕,精準度全靠天意。

而燧發槍因為靠燧石打火,因此沒有這個問題,可以排列的更加緊密,如此齊射射出去的鉛彈,就好像密不透風一樣,以數量來達到命中的效果。

150名火繩銃手,穿插到350名燧發銃手當中,由燧發銃手起到隔斷作用,也正好解決了意外點燃他人火繩的問題,加上火繩銃因為技術更加成熟,打火率更好,也中和了一下燧發銃打火率不高的問題。

而且,就算在西方,也沒有哪個國家土豪到,一次性就淘汰火繩銃,全麵換裝燧發銃的地步,都不是逐步逐步減少線列步兵中的火繩銃比例。

辭彆了沈廷揚之後,軍帳中,朱慈烺隻留下了鄭鴻逵一人。39288886。。

回憶破天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