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章 靜觀其變/主動出擊(1 / 2)

一個月又一個月的拖延,讓朝堂上沉不住氣、急於求成的崇禎皇帝,總算再再再再再再次開始犯渾,催戰的聖旨,送到秦軍孫傳庭手裡。

卻又自認為朱慈烺都是新兵,戰力不足,加上朱慈烺畢竟身為太子,還有那排在最後的父子之情,總之,就是催了秦軍孫傳庭,卻沒有催朱慈烺的六萬五千氣勢如虹的新銳之師。

或許崇禎眼裡,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軍事上的配合,什麼東西夾擊、互為犄角等等,通通都不知道,隻知道十幾萬打二十幾萬,但明軍官兵一個個以一敵三,因此優勢在我。

崇禎十六年十月初,算算時間,朝廷催戰的聖旨,已經到了西安孫傳庭手中,推遲了兩個月孫傳庭出潼關之戰,已經是不可避免。

朱慈烺也沒有了留在北京城外霞雲嶺的意思,而是移師保定府,休整了兩日之後,還拉上了保定的一個名叫邵宗元的州同知,入東宮體係的詹事府,一同繼續南下,步入河南,接管了河南位於黃河以北的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以及開封府的黃河以北的封丘、陽武、原武等州縣。

並將撫軍太子的大營就定在,已經跟闖賊的地盤隔黃河相望的封丘。

此時,史可法也領著三萬南軍趕到了封丘,生怕夜長夢多的鄭鴻逵,也緊急動用了鄭家所有的海船,走海路調來了兩萬舊部,並在山東大手筆的揮灑銀子,以時下數倍的安家費,並以入伍即可預支一年的軍餉為代價,又拉來了一萬新卒,還是自備軍械糧草的那種。

而天津總兵曹友義也集結了上萬人馬前來支援。

如此,黃河北岸的竟驚人的聚集了十萬大軍,其中周遇吉、黃得功的兩支人馬更是名聲在外,還是撫軍太子領軍。

封丘縣衙,文臣武將擠滿了整個大堂,可謂是人才濟濟,且兵多將廣,朱慈烺都不由感歎,還是太子好呀。

撫軍太子,本就是國之儲君,可謂是天生的王者,後世小說你虎軀一震、王霸之氣一露、忠誠良將納頭就拜的場景,在自己身上發生,就像是理所當然一般。

自然是忠臣,又怎麼會拒絕一個沒有任何汙點、且有懲辦奸臣的亮點、相比較朝堂龍椅上的那位,天然上就是忠臣們心中的希望與寄托,如此多條件相加,又會有哪個忠臣會拒絕朱慈烺呢?

這不,一群文武齊聚一堂,也沒什麼文武締界,就這麼為下一步作戰計劃,臉紅脖子粗的爭論了起來,甚至上百年沒有了的,武將跟文官叫板的現象,都時常會在爭論的最激烈的時候發聲。

這一切,驚的駱養性、王之心,目瞪狗呆,隻聽有黃闖子之稱的黃得功,正急紅了臉的跟持有不同意見的李邦華爭論著:

“李監軍,如今闖賊剛在湖廣襄陽稱偽王,手下精銳都集中在了湖廣北部,河南流寇實力空虛。…。。

太子殿下既然說孫督師得了朝廷的命令後,必然會出潼關主動出擊,那我等何不抓緊時間,揮軍南下,與孫督師一西一東,先收複了河南全境,再合力對付李自成!”

爭論也好一會兒了,從一開始就沒有文官跟他講架子、講文武尊卑,讓這位常年在戰場上廝殺、充當救火隊長的黃闖子,都忽略了當初見個縣令也要自稱學生的經曆。

而詭異的是,紅著臉,跟位極人臣一品文官大員李邦華爭執,李邦華竟然沒有生氣,在場的文官包括吳甡、淩義渠、楊廷麟、邵宗元都沒有誰去計較。

而作為宦官的方正化、高時明、李鳳翔、褚憲章、張國元,本應該會和文官武將格格不入,可商議商議著,也參與進了爭執。

連新來的南京勳貴之首,貴為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也不時參與進去,爭上幾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