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哢嚓哢嚓~”
連續不斷的戰馬衝撞,讓長矛陣硬生生的被撞倒了十幾排,直接凹了進去。
而代價是跳馬的老營兵,死傷了超過九成,跳的時候因為失誤被卷進馬蹄底下的死了一批,著地不好的又摔傷了一批,更多是因為躲閃不過後方全速衝刺的騎兵,被自家的戰馬自相踐踏而亡。
烏龜殼總算出現鬆動,但這個龜殼有三十九排,撞倒了十幾排還有二十排,再打下去,憑借騎兵的優勢還有數量的優勢,雖然損失有點大,但勝利還是會屬於劉宗敏,不過,被騎兵生生的鑿穿了十幾排,還不撤退,其實已經表明了一些問題。
果然。
“咚咚~咚咚~”
整齊的馬蹄聲,由遠到近傳來,上萬好似陸若漢的西班牙方陣中的長矛方陣一樣的騎兵,排著緊密的隊列,手握同樣超長的丈八長矛,橫豎成線的緩步而來。
他們是剛剛從樹林中衝出來的騎兵伏兵,上萬騎兵,竟然像步兵一樣在樹林前方快速的排列出幾乎戰馬貼著戰馬的緊密隊形,肩並肩的戰馬好似一堵牆,而不急不緩的前進速度,使他們更像是一堵牆推了過來,問題是一堵牆還插著密密麻麻刺蝟一般的丈八長矛。
一丈八的超長長矛,比很多小城的城牆都高,更是超出了普通騎槍的兩倍,為了穩定重心還在杆子上綁了背帶,直接背在了握丈八長矛的那個肩膀上,來保持長槍的平衡。
騎兵衝撞,因為連人帶馬的巨大衝擊力,往往隻訓練了幾年的普通合格的騎兵用的都是短兵,比如縱橫草原的草原騎兵們的彎刀,騎士隻要一手持韁繩,一手將彎刀輕輕的遞向敵人的身體,根本不需要自己用力,連揮刀的動作都不需要,連人帶戰馬幾百斤的超大重量又是快速衝刺,兩者相加的巨大慣性,哪怕隻是將刀輕輕的靠過去,就足以將對方撕裂的皮開肉綻。
至於直接雙手齊上,用長兵器的,就是騎士中精銳中的精銳了,這裡需要騎士過硬的身體素質和超強的力氣、超強的馬術不說,更需要大量的技巧。
因為巨大慣性帶來的反作用力,不是人類的手臂能硬抗的,再厲害的猛將也不行,在華夏大地,騎馬使長兵的,需要精準又力道恰到好處的砍向敵人的側麵,或乾脆砍後背,長兵器要在馬背上舞出花來。
因為稍有不慎,直硬刺向了對方正麵,那麼自己就算不被頂飛下馬、一雙手也被巨大的反作用力給廢了。
當然,也不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自打隋唐時期就發明了馬槊,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特殊加工的馬槊,其彈性柔韌的槊杆,可以在槊矛刺向敵人身體的時候,極限彎曲,在武將的刺殺角度把控下,這個彎曲方向會被控製的向下,槊杆向下彎曲,槊矛自然就朝上,如此一壓,槊矛就直接從敵人身體上向上犁過,敵人被犁出一道巨大的傷口的同時,人也會被擊飛出去,而槊杆的彎曲和槊矛帶著整個馬槊自下到上直接犁到了天上,也極大的化解了慣性,化解到了一個力氣大的武將能承受的住的地步。
當初紅娘子正是用的這般兵器。
可馬槊的槊杆打造太難了,最差的都要三年反複的加工及浸泡,倒是當朝的巾幗英雄秦良玉找到了代替品——白蠟杆,為此還組建了天下聞名的白蠟杆兵,但白蠟杆樹一般隻有雲貴才有產不說,合格的用作兵器的白蠟杆,也是從樹苗的時候就要開始經過特殊的培育才能長成,普通白蠟杆樹做成的白蠟杆,太柔軟也太容易折斷了。
由此可見,上萬明軍,全部手握長矛,還是比普通騎槍長一倍以上的超長長矛,是何等的詭異。39288633。。
回憶破天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