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條腿的老營騎兵還是難抓的,秦軍鐵騎的牆式衝鋒,為了維持牆式陣型,又無法最大的發揮戰馬的速度,因此,隻能放任他們離去。
至於讓新組建的秦軍鐵騎,散開隊形,去追層層篩選、戰鬥經驗豐富、成軍已久的老牌精銳老營騎兵。
那根本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李過是撤退,可不是潰逃。
李過三人及一萬餘老營騎兵逃了,三十多萬步兵,被完整的俘虜了下來。
表麵上又是以少勝多的大勝,為了爭取到更多朝廷對撫軍太子大軍的支持,為了安撫朝中百官,為了安撫天下百姓,最主要的是為了安撫住皇帝陛下。
負責向朝廷彙報軍情,上報戰功的監軍李邦華,違心的粉飾了一番。
讓戰報變成了撫軍太子大軍,又一次以少勝多的打敗了流寇,以二十萬新兵打敗了三十萬流寇偽順“精銳”。
又一次的取得了,值得在史書上狠狠的寫上一筆的“著名勝利”。
看著李邦華因為寫了違心的戰報,而悶悶不樂,朱慈烺走到了他的麵前,用隻有兩個人才聽得到的聲音說道:
“李公,多少年的一敗再敗了?
朝廷太需要一場大勝,太需要連戰連勝的戰報了!
你也是關心軍中事宜的。
不然,你覺得是什麼原因讓劉澤清、劉良佐之徒,都如此英勇無畏?
還有秦軍舊部中的白廣恩、牛成虎,以及降將李養純。
你說是什麼讓他們聽從孫督師的指揮,如今又為我們衝鋒陷陣,悍不畏死。
你說這些人是因為什麼原因?”
朱慈烺拍了拍李邦華的肩膀:
“李公,他們願意為孫督師效命,願意為孤效命,不都是因為孫督師能帶他們打勝仗,孤能帶他們打勝仗嗎?”
說完,朱慈烺看李邦華還欲言又止,那表情就差明說,既然他們的忠誠有問題,是因為能打勝仗才跟,一遇到挫折就會動搖的牆頭草,又何必還要用他們。
直接提拔更多的又忠誠、能力又強的將領不就可以了。
看到李邦華這副表情,朱慈烺露出了無奈的神色:
“李公,不是人人都像你我一樣,願意為了大明、為了朝廷,付出一切。
不是人人都能像李公您一樣,不求回報的、永遠不忘忠君報國的。
這天下,這個世上,還是凡人居多、普通人居多,或許很多人都有忠君愛國的情懷,但真在性命攸關的時候,真在關乎一家老小存亡的時候。
能舍生取義的能有多少?
能舍小家顧大家的又有多少?
終究都是凡夫俗子,都是普通人。
而且,孤是儲君,孤是撫軍太子,孤等同於天下兵馬大元帥。
但孤不能總寄希望於所有人都能舍生取義、舍小家顧大家。
感情是相互的。
一味的強求,去讓彆人去取義,讓彆人去做貢獻,甚至是讓彆人去不圖回報的報效朝廷,不圖回報的去流血、去犧牲。…。。
完全不關心彆人的生活。
完全不關心彆人的家庭。
完全不關心彆人在為孤流血、為孤殺身成仁之後,身後事。
難道就因為孤是儲君,孤是撫軍太子。
因此所有人為我的付出,都是應該的?”
說到這,朱慈烺話鋒一轉,眼神變得堅定:
“不!
孤不會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不會讓為了孤、為了朝廷、為了大明天下而付出的人,流血又流淚!
因此,孤不僅要重用忠良,還要賞罰分明,儘最大的可能,讓做出了犧牲做出了貢獻的將士,讓立下功勞的將士,得到本就應該屬於他們的獎賞!”
說到這,朱慈烺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