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丙子之役,滿清打敗了朝鮮之後,簽訂了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其中一條,就是朝鮮不得再修繕新舊城池。
這也是朝鮮王都城牆都破成啥樣了,都隻敢偷偷補上缺口,而不敢大修的原因之一。
王都以外的城池,就老實多了,就算是城牆全塌了,也不敢去修。
這本來是為了方便滿清,隨時可以再次入侵朝鮮的,沒想到卻方便了他的死對頭,明軍。
黃蜚、陳永福的四萬大軍攻下襄陽後,一路上連戰連捷,拿下數城,直奔漢城。
或者說,他們是一路接收了數城,因為根本沒有遇到抵抗,全是各種簞食壺漿,喜迎王師。
倒不是沒有反對大明的,但實在拿不出像樣的兵來抵抗,甚至連個可以依托的堅城,都沒有。
反對大明的,隻能一逃再逃。
加之黃蜚、陳永福嚴明軍紀,對百姓秋毫無犯,士紳權貴們也很有眼力勁,也喂飽了他們,讓朝鮮人對明軍的抵觸心理降到了最低。
也讓大家想起了,當年明軍是怎麼幫他們驅逐倭寇的。
很快明軍就成了他們心中,幫他們反抗滿清奴役的援兵、友軍、上國天兵。
消息一傳開,離漢城越近,夾道歡迎明軍的朝鮮人也越多。
黃蜚、陳永福又刻意開始扶持親明黨,招兵買馬、整編各地朝鮮駐軍,甚至自己親自下場,招募隨從兵。
當黃蜚、陳永福抵達漢城城外之時,四萬大軍的隊伍,已經發展到了十多萬,這多出來的全是朝鮮兵。
……
三岔河口,第二批次的運輸船靠岸之後,已經有五六萬大軍,完成了登陸。
除去新編的五個營,五千騾子騎兵,已經散到了各地去攻打牛錄屯莊。
朱慈烺又留下了一萬多人馬留守三岔河口,並加緊修建臨時碼頭。
剩下的三萬八千大軍,扛著火銃,推著炮,直奔耀州。
數以百計的紅夷大炮,被集中起來,對著耀州的一麵城牆,猛轟。
沒兩天,這座修建以來就從沒想過會麵對紅夷大炮的城牆,很快就坍塌了。
中軍,朱慈烺最喜歡的指揮台,已經搭建完畢,站在高台上的朱慈烺,對著台下的左夢庚微笑的點了點頭。
左夢庚連忙拱手領命而去。
“殺!”
上萬已經把旗幟換成日月共明旗的左家軍,開始對耀州城發起進攻。
左夢庚。
自從在湖廣,十五萬左家軍和撫軍太子大軍合兵一處之時,朱慈烺就沒打算放過這個明軍第二大軍閥。
半哄半挾持,把左夢庚連同十五萬帶到了登州,並一直在登州和長山群島之間,訓練登陸及攻城。
如今也到了驗證訓練成果的時候了。
最精壯的十五萬將士被帶走了,麾下無兵無將,隻有一眾將士家眷的左良玉,也真的隻能做忠臣了。…。。
……
領著一萬左家軍攻城的,是左家軍第一猛將金聲桓,出生遼東的他,再回故土,打起收複故土的仗來,格外的賣力。
他本身也是左家軍中,少有的反清將領。
他還是毛文龍麾下強兵右營遊擊將軍,當年沒少隨毛文龍從海上登陸遼東,因此對於現在的作戰,格外的輕車熟路。
當年的東江鎮,麵對種種不公,即出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樣的叛徒,也還有黃龍、黃蜚、金聲桓這種,麵對不公,堅持忠於朝廷的。
“殺!”
在金聲桓帶領下,上萬左家軍直衝城牆缺口,十多年了,從來沒想過會被攻擊的耀州城守將,連個火炮還擊都拿不出來。
也許他們並沒有收到關於舊黃河之戰的戰報,所以當金聲桓等人接近城牆之時,耀州城竟然城門大開。
“駕~”
“殺尼堪!”
兩三千騎衝了出來,依舊是少年跟壯婦為主,身後及城牆缺口,是數千包衣壯丁衝出。
雙方很快陷入了廝殺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