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城東的山頭,朱慈烺把所有的18磅紅夷大炮都集中在了這裡,一枚枚燒紅的鐵球,被裝填手用鐵鉗子夾進炮口。
“轟隆隆~”
數以百計的紅鐵球,在空氣中摩擦,拖著長長的尾焰,好似流星天雨,全砸進了遼陽城內。
“鐺鐺鐺~”
“走水了!”
城內,銅鑼被敲的叮當響,滿語、蒙古語、漢語,都在大喊“走水了”。
深山老林就在旁邊,低廉的成本讓遼陽城內的木製建築物不要太多。
如今數以百計的紅鐵球,持續不斷的射入城內,讓城中火焰四起。
城外,明軍十餘萬步兵大軍,將遼陽城四麵包圍,連缺一都沒留,如今正在隔岸觀火,而並沒有進攻的意思。
遼陽北部虎皮堡。
秦軍鐵騎軍十個營和新編龍騎兵十個營,包圍了這裡。
新編龍騎兵,是朱慈烺利用在遼東收羅來眾多馬匹、騾驢,在給秦軍鐵騎擴編了六千,達到二十個營,三萬騎。
之後,利用富餘的馬匹、騾驢,由精銳步兵乘騎,組成的一個新兵種。
騾馬也算編製中的一員,等於一萬五的牆式衝鋒騎兵,加一萬五的騎馬精銳步兵,包圍了這裡。
“轟隆隆~”
3磅騎兵炮很快開始轟擊堡門及周邊院牆。
簡單的院牆防賊防盜還可以,麵對火炮,哪怕隻是3磅騎兵炮,也沒一會就塌了。
龍騎兵騎著騾馬快速衝了上去,堡內的清兵步兵連忙組成長矛陣,騎兵們也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支援。
哪知道龍騎兵在剛進入一百五十步的時候,一個翻身下馬,將騾馬交給人集中看管之後,就變成了步兵在前進。
這簡直就是八旗滿清,最早期的打法,騎馬快速機動,再下馬步戰。
“劈裡啪啦~”
雙方的火繩槍兵,都開始互相開火。
火繩槍兵也好,線列步兵也好,相互間互射,有時候就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龍騎兵有了馬的馱運,讓他們人手一杆火繩槍,等燧發槍充足時,這個兵種還會將火繩槍換裝成燧發槍,等同騎馬快速機動的線列步兵。
不過那是以後,一萬五千杆火繩槍,比虎皮堡的所有清兵都多,何況是互射的包衣火銃兵。
“劈裡啪啦~”
“劈裡啪啦~”
下馬的龍騎兵,列成三隊疏陣,開始了輪射。
清兵不到兩千的包衣火銃兵,隻是一輪對射,就直接崩潰逃竄,大敵當前,滿洲人想去阻止都來不及。
“劈裡啪啦~”
沒了火銃兵,下馬的龍騎兵又重新列隊,輪射的鉛彈全落到其他準備步戰的清兵身上。
以包衣為主的清兵步兵,連個弓箭手都沒有,被動挨打,才挨了兩軍齊射,就出現了騷亂。
眼看就要崩潰,火繩槍的射程外,一千多滿洲少年、滿洲壯婦、蒙古男丁、以及少數滿洲男丁的騎兵開始集結,準備側擊龍騎兵。…。。
“轟隆隆~”
靈活的3磅騎兵炮,首先問候了他們。
“噗呲~噗呲~”
“唏律律~”
“啊~”
血腥犁過的血胡同,讓這些少年和婦女忍不住發出尖叫來給自己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