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章 第三次清鮮戰爭(二)(1 / 2)

李器遠故意跟宋時烈爭吵,之後領兵假裝賭氣離去,這一幕,讓林慶業覺得無比的熟悉。

這不是現學現賣平賊軍主將左夢庚和他之間的矛盾嗎?

當初的明軍,可不就是因為這樣,負氣離開的,所以……

林慶業細思極恐,卻又想起了宋時烈勸他的話,所以,明軍要走,他和李器遠當時就算是沒有被眼前的節節勝利所蒙蔽,看穿了明軍的計謀,又能如何?

能打敗明軍,滅了明太子,之後吞並殘餘明軍嗎?

顯然不可能,連十五萬平賊軍,整個朝鮮加起來都不是對手。

想到這些林慶業更加為心中的大明而心如刀絞。

不過,沒等林慶業心痛多久,林慶業就已經沒空再想這些了。

清虜大軍五種顏色九種搭配,出現在了連山關以西。

“怎麼多了一種顏色?”

林慶業定睛一看:

“多了一個綠旗!”

宋時烈也連忙張望,果然,清兵中,除了黃白紅藍以外,還多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綠色軍旗。

“是新增的第九旗?”

林慶業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但林慶業知道無論如何,這多出來的一旗,對朝鮮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

因為前麵奪回連山關的清兵主力,就是這綠旗兵,而主帥,是朝鮮人的夢魘——多鐸。

清兵大軍中軍主帥大纛之下,被授命為平朝大將軍的多鐸,正掃視著麾下的將士。

鑲白旗、兩黃旗為主以及少數兩紅旗的八旗滿洲鐵騎,有三萬。

滿洲人口,已經元氣大傷,清朝上下都不敢再讓八旗滿洲出現哪怕一丁點傷亡了。

抽出三萬的八旗滿洲給多鐸,已經是極限,因為多爾袞已經在著手防備蒙古人可能會趁機叛亂。

除了八旗滿洲,留守的所有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倒是全派到了多鐸麾下,來之前還利用餘丁補齊了留守八旗蒙漢軍的編製,分彆是一萬五千餘、一萬餘。

除此之外,滿洲所有的包衣男丁,都被征召到了軍中,組成了規模龐大的五萬大軍。

而這新編的包衣軍,也不再是臨時拉起來的輔兵、民夫,而是作為了常備兵,組成以兩千人左右的營為單位、打出綠旗的綠營兵。

五萬新組建的綠營兵,戰鬥意誌高漲。

原因之一,是因為成了常備兵,而不需要參與生產與勞動。

原因之二,是因為打的是出名弱雞的朝鮮。

原因之三,是因為百總及以上的武官全抬了旗,且許諾,凡平定朝鮮有功者,一律抬旗,

至於他們的奴才勞動崗位,已經由盛京俘虜的朝鮮兵全麵接手。

隨著五萬綠營兵的組建,滿清的社會等級也從一等滿洲、二等八旗蒙古、三等外藩蒙古、四等八旗漢軍、五等朝鮮人、六等漢人。

變成了,五等漢人,六等朝鮮。…。。

普通漢人,終於不再是墊底。

除此之外,滿清上下各級官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封爵晉爵,特彆是八旗漢軍將領,封爵最多。

誕生了大量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不說,伯子男爵也不在少數。

還在長城以南的三順王,晉升成為了定南王、平南王、靖南王,續順公晉升成了續順王。

八旗漢軍各固山額真中,資曆最深、能力最強的馬光遠、石廷柱,分彆封了二等公、三等公爵,餘等漢軍固山額真也都封了侯爵。

聖恩眷寵之重,可以說史無前例。

“轟隆隆~”

盛京城上的紅夷大炮被搬了過來,還裝上了可以拖拽大炮、幫助大炮轉向、調整射角等功能的炮車,正衝著連山關開炮。

如果朱慈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大吃一驚,因為這和朱慈烺發明的炮車,雖然外貌有幾分差異,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該有的功能,一樣都不少。

滿清學習能力之快,足矣讓朱慈烺張目結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