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章 平賊軍平蝦夷(1 / 2)

蝦夷島,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時下,除了最南部半島上,被倭國“沒有石高的大名”鬆前藩,占領了一個小小的角落,建了福山城及用來跟蝦夷人貿易的館城。

剩下都還是蝦夷土著的地盤。

早在一年前,陳永福就通過貿易,從一個蝦夷土著部落手裡,在蝦夷島最北部,買下了一個港口,建造了大明在蝦夷島上的第一座城。

這座城,用作跟蝦夷土著之間進行貿易以外,還是伐木及狩獵的據點。

崇禎十八年三月。

蝦夷島的中部沿海,整個蝦夷島最優良的天然港口,乘船而來的明軍,開始在這裡登陸。

這個良港,正是後世的劄幌,也是後世北海道最大的城市,後世的倭國排名第四的都市圈。

同時劄幌不遠處,就是煤礦的分布區。

而蝦夷島的煤礦非常豐富,占全倭國的一半以上,在後世還是倭國最大的產糧基地。

後世的北海道,第一產業就是農業。

雖然不適合種水稻,也因此讓鬆前藩得了一個“沒有石高的大名”稱號,但卻非常適合種小麥和薯類。

同時畜牧業也十分發達,非常適合養馬。

捕魚業更不用說。

最主要的還是,這裡在後世,是每一個華夏人都痛恨的倭國人的國土,明軍提前占據這裡,哪怕沒有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朱慈烺也是樂意而為之。

“快快快!”

平賊軍的主帥,左夢庚,正在船頭大聲命令著,催促著手下快點登陸。

去年年底,左良玉就已經病故,同時也保住了他的晚年名聲。

左良玉,戎馬一生,加上除父子倆人以外,滿門殉國,成了真正的青史留名的忠烈之士。

同時,朝廷還給他追封了諡號,同時還追封了寧南侯。

追封的侯爵不能世襲,但寧南伯的爵位,是實實在在傳到了左夢庚身上。

回家奔喪,並在督師孫傳庭的親自主持下,以國士之禮,下葬了左良玉之後,生怕被奪了兵權的左夢庚,連忙分彆向太子及朝廷上書,請求奪情,從而取消三年丁憂。

朱慈烺本就沒有奪他兵權的意思,同時也需要給大明境內,其它非撫軍太子係的傳統總兵,立個榜樣。

因此,還幫著左夢庚一起,向朝廷上了請求給左夢庚奪情的奏折。

而這個奏折不知道是因為眾正盈朝的原因,還是因為崇禎看自己的兒子扭轉了乾坤,而轉了性。

如同其它朱慈烺上奏的奏請一樣,一如既往的被批複了同意。

自此,左夢庚才得以重新統領父親留下來的平賊軍。

而當初十五萬的平賊軍,如今,太子又給新添了五萬朝鮮地區歸化漢籍明軍,將兵力直接擴大到了二十萬。

朱慈烺暫時不願在朝鮮進行決戰,因此將二十萬平賊軍,全部調到了文龍島、黃龍島,如今正在分批次的向劄幌港登陸。…。。

“列陣列陣!”

第一批兩萬的登陸部隊,占據了整個沙灘,如此的動靜,早就驚動的周邊的蝦夷部落。

左夢庚開始大喊,兩萬平賊軍很快擺出了陣型,跟幾千前來查看情況的蝦夷土著兵,進行對峙。

左夢庚沒有主動進攻,對方也不敢雞蛋碰石頭。

“工兵快快挖掘防禦工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