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隱居的地方,馮延倒是認得。
在他的指引下,王府馬車很快來到了成都西北的武擔山。
雖然名字中有山,卻隻不過是個小土包。
相傳古蜀王為思念亡故的愛妃,命五丁力士從愛妃故鄉武都擔土入蜀,在這裡堆積成一個……
大墳塋。
好吧,在成都這麼平的地方,姑且算個山吧。
此時,武擔山旁的一座茅屋旁,正有縷縷煙氣冒出。
眾人來到近前,隻見那些煙氣來自於一座高大的火爐。
這火爐足有兩三丈高,爐壁用磚砌成橢圓形,一側堆出個斜坡,供人直接走上爐頂投放木炭、鐵礦。
火爐頂端有個圓柱爐口,煙氣便由此出。
爐頂下方左右各搭著竹棚,使得整個火爐看起來就像座小房子。
往外走數十步,有座小型蓄水池。池旁矗立著的水車可以將不遠處的河水引入池中。
這池子裡的水,便是鋼鐵淬火所用。
高爐煉鐵,在漢代便被聰慧的先人們所發明。
這樣的高爐,一天至少能煉出一噸生鐵。
望著高爐旁來回忙碌的五六年輕漢子,馬承頗感疑惑。
“這裡怎會有座煉鐵爐?”
複雜的高爐係統往往成群設立,而且都是建在盛產鐵礦的地方。
成都周邊最大鐵礦,當屬西南方向的臨邛。
鋼鐵大王卓家,便是從臨邛發跡。
而在成都西北的武擔山,附近並無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