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提郡堂琅縣在一千多年後,有個更為可愛的名字,叫做“巧家”。
而巧家最有名的特產便是小碗紅糖。
這裡的土地、光照、氣溫能產出最優質的甘蔗,再用當地古法熬煮,裝入小碗冷卻後,便成了風味獨特的小碗紅糖。
巧家小碗紅糖已成為雲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全國。
而在漢末那個時代,塊狀紅糖被稱為石蜜,乃是從西域才能販來的奇珍異寶,中原根本沒有人懂得如何製糖。
這個時代,人們飽受戰爭、天災和疫病的痛苦,格外喜好甜食。
唯有從甜食中,才能獲取一絲對生活的難得甜蜜。
蜀人當時的飲食習慣與千年之後的無辣不歡不同,他們更愛吃甜食,甚至連菜肴中都會單獨添加蜂蜜。
當時的甜味,除了蜂蜜便是麥芽與穀芽製成的飴餳。
蜂蜜不易大量獲得,而飴餳更需要麥、穀等糧食作為主料,這在三國亂世簡直就是莫大的浪費。
因此,若能用這種南中遍地都是的竹蔗製成紅糖,便會在甜食市場上徹底殺瘋。
劉瑤打定主意,立刻開乾。
不到半日,一張甘蔗榨汁設備圖便成功繪製出來。
而且還是水力推動的那種。
在對奇巧工具也有獨到見解的蒲元大師協助下,匠人們連夜用木材打造榨汁設備,用細布編織濾網。
竹蔗經過反複多次壓榨出來的汁液被過濾後,又轉入牛尾灶中。
就是煮鹽用的同款節能灶台。
蔗汁經過熬煮、加灰、冷卻成型,逐漸變成了一塊色鮮味甜的紅糖塊。
“石蜜!這竟然是石蜜!”李豐取下一小塊放入口中,一股甜意瞬間從舌尖處傳遍整個身體,無比暢快的感覺令他不由得失聲高呼。
李豐親眼觀摩了整個製糖過程,萬沒想到,他治下到處都是的竹蔗,竟能變成珍貴無比的石蜜。
哪怕他這種曾經的官二代,也不過品嘗過一兩次石蜜而已。
這個曹丕曾經百般誇讚,在他眼中勝過龍眼荔枝百倍,更讓他拿來送給孫權大肆炫耀的石蜜,竟是如此製作而成的。
“殿下……”李豐站在原地瞠目結舌,握在指尖的紅糖塊也漸漸融化。
他本想說,究竟是什麼樣的天縱奇才,才能研究出用竹蔗製作石蜜的方法。
不過,想想從成都、從越巂那邊傳來各種安定王的奇聞軼事,李豐也不覺得難以理解了。
“怎麼樣?”劉瑤拍了拍這位朱提太守的肩頭,“本王欲在朱提郡開設十間工坊,專門製作這種石蜜……”
“然後賣給曹魏,讓他們的皇帝全都得病而亡!”李豐的腦回路有些奇特。
據說,曹丕喜噬甜食,蜜水都是幾升幾升地喝,最後早亡也跟這個愛好有關。
在劉瑤看來,或許就是得了糖尿病。
不過,李豐以糖殺帝的想法隻是他見到石蜜興奮之餘隨口而出的胡話。…。。
這紅糖對劉瑤來說,乃是從季漢豪強大姓手中,甚至魏、吳兩國賺錢的另一件法寶。
彆說那令人心心向往的甜味,就算是拿去給婦人緩解月事帶來的痛苦,都能大賺一筆。
“卿若能替本王操持好這石蜜產業,就是為朝廷立下大功一件。”劉瑤不忘繼續忽悠李豐。
李豐也從興奮中清醒過來,他並不是個傻子,立即看出能夠量產石蜜的重要性。
這東西不僅可以代替麥芽飴作為甜味,節省下大量的蜀地糧食,還能幫助南中、尤其是朱提郡迅速富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