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縫的竹筒到底能不能打上來水?
劉瑤自然能看出在場眾人的懷疑。
他不慌不忙,叫人提來一桶從彆處打來的鹵水,準備當眾演示一下竹筒取水的妙法。
隻見劉瑤將兩尺長的竹筒緩緩放入水桶中。
鹵水穿過筒底格柵網,向上頂開半圓形的熟牛皮瓣,再大量湧入竹筒內部。
不一會兒,竹筒被劉瑤按到木桶底部,充分灌入了足夠多的鹵水。
下一步,便是要將竹筒提上來,將筒內的鹵水從木桶中帶出。
這個關鍵時候,圍攏過來的眾人全都屏氣凝神,想看看劉瑤接下來會如何操作。
“待會兒,安定王隻要一提起竹筒,那鹵水肯定會順著牛皮縫隙再流回木桶。”
呂辰倒並非準備看劉瑤的笑話,隻是在他的概念裡,從未見過漏縫的東西能打上來水的。
可下一刻,令他震驚無比的事情發生了!
隻見劉瑤輕輕提起竹筒,筒內剛湧入的鹵水由於重力的關係,向下猛壓那兩瓣熟牛皮。
兩瓣熟牛皮被壓得重新合攏在一起,又被底下的格柵阻擋,無法再次分開。
就這樣,之前一分為二的熟牛皮竟再度合二為一,形成了一個密封皮墊,將竹筒內的鹵水徹底擋住。
劉瑤利用這種類似單向閥的技術,輕鬆將一筒鹵水提了起來。
他將竹筒放在腰間位置,用一根木棒輕車熟路般往熟牛皮中間的縫隙向上用力捅去。
兩瓣熟牛皮被再次分開,隨之,竹筒內的鹵水便如海潮般傾瀉而出。
呂辰、孫休這次完全不淡定了。
這種巧奪天工的汲鹵筒,究竟是什麼樣的智者才能把它製造出來?
有了這種工具,從細小鹽井中提取鹵水毫無難度。
灌上滿滿一竹筒,不比用轆轤木桶從大口淺井裡提出的少。
呂辰徹底心服口服。
他再也不敢在劉瑤麵前自詡呂家兩代管鹽,經驗豐富。
就算他們呂家十代管鹽,也構思不出如此精巧的汲鹵筒,更設計不出這能打出小口深井的器械來。
“我再教你們一個煮鹽的法子。”劉瑤冥思苦想片刻,終於回憶起來。
他指著一座灶台上正在熱氣騰騰煮鹽的牢盆。
這具牢盆裡的鹵水表麵,剛剛開始結晶出一朵朵鹽花。
“取此鹽花一勺,加入其他尚未煮好的鹵水之中,就能更快析出鹽來。”
這種方法叫做下母子渣鹽法,能夠加快鹵水中鹽分的結晶速度。
卓筒井、汲鹵筒、還有這下母子渣鹽法,都是劉瑤前世到自貢旅遊順路參觀時學來的。
自貢除了恐龍享譽中外,還有一口天下聞名的鹽井——燊海井。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鑽鑿超過千米的深井。
劉瑤就是在參觀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現場了解到了鑽井、汲鹵、煮鹽的全過程。…。。
古人的智慧讓他無比震撼,也在他腦海裡烙下極為深刻的記憶。
擁有劉瑤的這些新方法,呂辰可以肯定,今後南安縣的井鹽產量將直接翻上一番。
“安定王這遊山玩水的習慣,還真是不錯呦。”呂辰是個技術型官員,遇到技術更牛的劉瑤,立刻露出小巫見大巫般崇敬之色。
劉瑤在南安縣停留數日,教會了呂辰搭建天車、篾筒等鑽井工具,同時趁機向張休打聽漢嘉郡的情況。
他雖嘴上說是來此純玩旅遊,但也想順路會一會南安縣的縣長張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