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圖謀東三郡(1 / 2)

“申家現在還有多少人?你父親如今還活著麼?”漢中大司馬府上,劉瑤在一間簡樸的房屋內接見了申庸。

“建安二十四年後,申家在成都一共有宗族子弟六十七人。”申庸對族人的數量了如指掌。

建安二十四年,劉封、孟達奉劉備之命攻打上庸、房陵,本地戶申耽、申儀投降。

為了向劉備表忠心,申耽將妻小和宗族子弟派到成都當人質。

作為申耽之子,申庸就是那個時候隨母親和族人一起入川的。

如今,他的母親早已去世。

成都的族人們也在申耽、申儀叛漢投魏後,過上了低人一等的生活。

申庸並沒有因此怨恨季漢朝廷,反倒心存感激。

作為叛徒的家人們,他們能活下來簡直就是個奇跡。

整個漢末三國,能善待叛將家人的,或許隻有以仁德愛民著稱的劉備。

而那個投降曹魏,掛了個懷集將軍的官銜,實際遷往南陽被軟禁起來的父親申耽,申庸對他如今的下場毫不知情。

“至於家父,二十年過去了,他很可能早已亡故。”申庸垂下頭來,神色黯然。

“你叔父申儀呢?”劉瑤重點關心的是這個人。

當年,申家兄弟倆一起投降曹魏。

與兄長申耽直接被軟禁起來不同,弟弟申儀卻仍在東三郡當太守,還給了個真鄉侯的爵位。

二人的境遇如此天差地彆,乃是因為弟弟申儀才是申家改換門庭的實際發起者與策劃人。

哥哥申耽之所以舍棄做人質的家小投魏,其實是被弟弟申儀坑了一把。

起初,孟達被劉封欺淩而轉投曹魏,隨後曹丕便派申耽和夏侯尚、徐晃一起進攻劉封。

劉封熟悉兵法,氣力過人,乃是一員虎將。

他曾經在率兵入川時攻無不克,也曾在漢中之戰中獨自挑戰曹操眾軍,一時風頭無兩。

麵對夏侯尚等人,劉封絲毫不懼。

可手下申儀卻見魏軍勢大,動了叛逆之心,於是背後給劉封捅了一刀,導致對方落敗倉皇逃回成都。

申耽本來擔心妻小都在劉備那裡做人質,不敢投降。

可親弟弟乾了這種背後捅刀之事,自己想不降魏也不可能了。

曹丕知道申耽的情況,所以並不信任於他。

這才表麵封官,實際軟禁起來。

“二叔……”申庸想起申儀,心中滿是怨氣,“仆並不了解他的情況。不過申家在東三郡還有族人、姻親和部曲萬餘人,如今恐怕都聽二叔的統率。”

這話倒是不假。

申儀投魏之後,在東三郡也一度作威作福,還背著朝廷私刻印章任免了一些官員。

司馬懿擒殺孟達後,順便誘捕了申儀。

但奈何申家在東三郡的勢力太大,曹魏朝廷也不敢直接懲處申儀,反倒給他個樓船將軍的閒職,還對其以禮待之。…。。

“萬餘人……”劉瑤不由得發出感歎。

這東三郡加起來也就四、五萬人口,光申家的勢力就占了五分之一。

看來東三郡無論歸漢還是歸魏,其實都是申家的。

當年孟達掌管東三郡時,曾經遷來了七千餘家共兩、三萬人來此,打算稀釋申家在當地的勢力。

可惜,隨著孟達敗亡,這七千餘家全被司馬懿遷移到幽州。

從此,申家繼續在東三郡一家獨大。

劉瑤如今既然支持蔣琬東征,打起東三郡的主意,那申家就是不可能繞過去的一道坎兒。

“本王有一批貨物想賣到偽魏的東三郡,你既是申家人,幫我去做這件事情最為合適。”劉瑤打探了半天,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殿下肯放我離開大漢疆土?”申庸有些不敢相信。

他雖常年來往於南中做生意,但那裡名義上仍是季漢國域。

作為一名叛徒之子,讓他去曹魏,豈不是放虎歸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