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伐魏激戰(1 / 2)

吳軍在淮南戰場上,同樣也打得有聲有色。

與以往盯著合肥一個地方打不同,這次全琮帶領大軍繞到合肥北麵,將芍陂之水掘開,打算在淮南製造出一片泛濫洪水。

芍陂乃是春秋時期楚國孫叔敖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可以看做是一個大型水庫。

“芍”是因為注入這裡的水流經過芍亭。

而“陂”則是池塘之岸的意思。

這個大水庫的麵積不次於巢湖,不少淮南一帶的稻田都受其灌溉恩澤。

吳軍之舉,相當於後世拿核彈去炸三峽大壩。

曹魏哪能任由吳軍搞破壞?

都督揚州軍事之人乃是征東將軍王淩。

他見吳軍如此不講武德,立刻帶兵火速趕往芍陂。

雙方甫一接兵,就展開激烈對戰。

年近七旬的“老同誌”王淩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被全琮打得懵圈,節節敗退。

吳營之中,急於立功的全端打得最猛,好幾次險些殺入王淩的中軍。

好在揚州刺史、伏波將軍孫禮及時趕到,勉強止住魏軍頹勢。

而他的到來,仿佛給這場吳、魏之戰的局勢劃上了一道分界線。

孫禮素知兵事,曾被還是大漢司空的曹操征辟為軍謀掾。

如今名將凋零,他也成為司馬懿之下曹魏為數不多的沙場宿將。

而且與司馬懿這種運籌帷幄的指揮官不同,孫禮打仗猛得一批。

就在後世鍵盤俠們都在討論人類能否靠刀劍對抗老虎時。

人家孫禮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敢於直接揮劍搏虎。

此刻,在芍陂之戰中。

麵對數萬吳軍,孫禮更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全端正持矛尋覓戰機,見很難殺到王淩麵前,便把注意力轉移到曹魏另一員大將孫禮身上。

他率領親衛,直撲對方而去。

孫禮發現一吳軍小將朝自己衝來,絲毫不懼,也率親衛迎上。

雙方短兵相接,頓時打得昏天暗地。

這一仗,從早晨一直打到了中午時分。

全端仗著年輕力足,又心心念著多立戰功迎娶周芷盈,如一頭猛虎般在魏軍之中來回衝殺。

經過半日奮戰,孫禮畢竟年歲已高,持矛的雙手已殺得抖個不停。

但他放下戰矛後,仍親自擂鼓,為手下士卒鼓氣助威。

全端遠遠看到土黃色牙旗下的孫禮,如蛟龍出海般猛地催馬上前。

他要在萬軍之中斬將奪旗!

身旁親衛見全端一騎突進,連忙跟了過去,為自家少主殺出一條血路。

孫禮正在奮力擊鼓,忽見敵將直奔自己而來,心頭也是一驚。

此刻他手中既無兵器也無盾牌,唯有兩隻鼓槌。

但孫禮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

他察覺對方長矛刺向自己小腹,連忙兩隻鼓槌十字交叉,用力壓向矛頭。

全端的長矛被這一壓,瞬間偏離方向,徑直紮在孫禮戰馬身上。…。。

豈料戰馬也有鐵甲保護,一刺之下並未傷及要害。

但這牲口也疼得厲害,扭頭就要朝後方遁逃。

它若一逃,就代表孫禮也在逃,這對魏軍士氣可大為不利。

好個孫禮,緊急關頭猛地扯動韁繩,將馬頭硬生生撥動回來。

戰馬仿佛身患重病還被叫回來上班的打工人,十分不情願地打了個響鼻。

這時,孫禮的親衛及時圍攏過來,十餘支戰戟朝全端割刺過去。

全端一擊未成,氣勢頓時喪了大半。

敵人的攻擊他未能全部躲開,手臂被一支長戟劃破,血流如注。

全家親兵們連忙將全端救下,往回撤去。

而兩個人不同的表現,也讓戰場上的攻守之勢瞬間發生轉變。

魏軍在孫禮的激勵之下,開始大舉朝吳軍反攻。

數萬吳軍刹那間被打得崩潰四散,紛紛往南逃去。

吳軍中郎將秦晃見狀,急忙親提長矛前來督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