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綢緞可不像後世,許多都是用機器織的,貴也是真貴,這一匹花了她十兩銀子!
以這價格的話,感覺自己兌的五十兩不夠花的樣子。
之後就沒買布料了,乾脆買的成衣,沒有再買綢緞的,買的是普通棉麻的。
這時候的衣服還是唐朝的樣式,男士的衣服不太好看,是那種圓領的,但是女子的衣服真的挺吸引人的。
傾妍一共買了五套,她自己一套,媽媽一套,還有姥姥,奶奶,姑媽各一套,她們都是比較接受新鮮事物的,自己買回去肯定會穿。
至於表姐舅媽她們就算了,彆看她們平常說話挺開明的,可是對穿衣打扮這點非常保守,隻穿那種跟滿大街都是的衣服,喜歡隨大流。
不像自家姥姥奶奶她們,喜歡標新立異,尤其是姥姥和媽媽經常跑港城,一到那裡那真的就是放飛自我,每天都是修身旗袍,還是那種高開叉的那種。
每次姥爺和爸爸都得屁股後麵跟著,就怕被撬了牆角,恨不得手上拿著針,給那開叉縫上。
奶奶和姑媽平常就很喜歡古裝,經常穿簡版的唐裝。很喜歡旗袍或者漢服一類的,應該是被媽媽帶的,經常跟她們在一起,給她們洗腦,所以想法沒有那麼古板。
買完了衣服和布匹,又去繡莊買了一些繡品,就光這些就乾掉了將近二十兩銀子!
沒辦法,這些東西確實珍貴,據說那些繡品和絲綢都是從吳越過來的,路程遠,又是跨國,成本高,可以理解。
之後又去脂粉鋪子買了一些小瓷罐兒裝的胭脂水粉,這個東西肯定是不會用的,就是回去當禮物送人,看著好看,像工藝品,而且確確實實是古董。
不過也確實對皮膚沒有好處,胭脂還好,那水粉就算了。
她老娘說過,古代的水粉也是鉛汞超標的。
買了這些東西,又去買了些工藝品,吃的就算了,這時候確實沒有啥好吃的。
就糕點也就那幾樣,聞著味道挺香,可傾妍看著跟後世某香村的差不了多少,而且還不如人家做的鬆軟。
快逛到頭的時候,看到了一家書局,傾妍順便進去看了看。
說實話,跟後世的書店沒法比,就那麼幾本書,還都是手抄本兒,上麵也沒有定價。
裡麵的夥計可能是見她一個女子,穿的又不是多麼上的了台麵,連招呼都沒招呼。
倒是眼睛緊盯著她,就怕她把書弄壞。
看了一圈兒,傾妍從中挑了一本兒遊記對夥計道:“這本書怎麼賣?”
那夥計有點驚訝的站起身,從傾妍手中接過那本書,好好打量了她一遍,一邊朝櫃台走一邊還回頭看她。
在櫃台那裡詢問掌櫃的,掌櫃看了一眼說道:“一兩銀子。”
傾妍咋舌,就這麼薄薄的一本書,就要一千多塊錢!
怨不得古代許多寒門學子讀不起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