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啟稟元帥,我部的兵馬已經直插朱棣部的身後,他們沒有半點的反應時間,整個大營還在為梅殷歸降慶功呢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太好了,這個梅殷自作聰明,以為投靠了朱棣,他就能幸免於難,實際之上,本帥早就料到他有此招,我不是怕他反了,而是恰恰怕他不反”。
“傳我的命令,大軍立刻開拔,向前推進,把包圍圈能給我能縮多小就縮多小,另外在告訴前沿的騎兵部隊,讓他們放膽衝殺,直衝朱棣的大營”。
“事兒…”。
而另一邊,朱棣等人也已經做好了打算,他的左側和右側兩路兵馬已經集結完畢正在向包圍圈的兩翼運作當中,至於前方的兵馬,其實朱棣的主力根本就不在這兒,而是在他們三十裡之外的位置,前來迎接梅殷的也隻不過是先遣部隊不下5000人而已。而李景隆的騎兵部隊達到的效果就是要突其不備,所以說隻有3萬騎兵,可是在如此平原之下,他也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同時還調了30門的紅衣大炮,可惜呀,李景隆卻恰恰的低估了梅殷,朱棣的兵馬雖然隻有5000人,可是梅殷的兵馬可是有5萬多在這裡,而且個個士氣高昂。
中軍大營當中,朱棣率領著眾將正在焦急地等待著,突然間一名哨兵急匆匆的前來彙報。
“啟稟王爺,朝廷大軍已經攻破了我左翼大營,先遣部隊也已提前開拔,向我指揮大營這邊襲來”。
“再探再報…”。
“是…”。
“哈哈…,王爺,這個李景隆還在沾沾自喜當中呢,殊不知他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王爺,隻要他們敢把人馬再往前推進五裡地,必敗無疑呀!”。
此時梅殷也站了出來,單膝跪倒在地。
“王爺,梅殷此次歸降,還沒有任何的戰功,請王爺給在下也和我們手下的兄弟一個機會,我們定會打好此戰,一舉消滅李景隆的騎兵部隊”。
“這…”。
“王爺…”。
“好吧!駙馬既然有此決心,那麼我就將此次重任交由駙馬以及你手下的兄弟們了”。
“謝王爺…”。
說完梅殷並率領著投降的將士們一起走出了大營,但出來以後,眾將士也是眾誌成城,畢竟此次他們歸降並無戰功,雖說朱棣沒有說什麼,底下的將領們也沒有說什麼,可是畢竟他們都是投降的部下,如果在沒有戰功,那麼日後定會招到其他部將的排擠,就算朱棣有意幫他們撐腰,也是無濟於事,正好趁此機會,打敗李景隆,同時這也是梅殷向朱棣表投誠的決心,與朝廷兵馬開戰,也就意味著他梅殷再也不是朝廷的人了,朱棣之所以設下此計,一是料到梅殷肯定會接受他的降表,另一方麵要收服梅殷,同時也要收複他手下的部將,這一戰對他們來說都是重要的,可想而知朱棣布下此局之時,有多麼的謹慎。
“將士們,這是我們歸降以來打的第一仗,同時也是我們眾兄弟的正明一戰,我們不能讓北平的兵馬看低我們,認為我們是降將,要讓他們知道,我們足下的戰馬還能夠馳騁疆場,我們手中的寶劍依舊鋒利,將士們,現在我命令你們,拿起你們手中的刀,去向敵人討回你們的尊嚴”。
“啊啊…”。戰士們的情緒都非常的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