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遷移電子廠的想法(1 / 2)

林語在吃完午飯後便回到了家中,他根據後世的記憶對上午拍到的土地進行著規劃,尤其是把高鐵北站的位置留了出來,當然林語現在也不能做的太過於明顯,畢竟這樣還會出現像汪書記被懷疑一樣的事情,可能會認為提前就知道了新的規劃,其實高鐵北站的事情要在2009年才能確定,距離現在還有五年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隻能先就外圍進行建設,反正也不著急出售,慢慢建吧!不過林語還是把未來的商場和寫字樓等位置進行了規劃,幾乎和上一世的位置是一樣的,但就是換了老板而已。

在接近一點的時候,林語便重新前往會場了,因為下午是產業園區的招商會,林語還是要拿下一些工業用地的,畢竟林語想要把帝都的電子廠遷移過來,而且會將電子廠進行產業升級,不光是要能製作電視、冰箱、洗衣機,而且還要能夠生產其它電子產品,例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以及無人機。尤其是手機,林語還是有很多想法的,畢竟現在的手機雖然被一些國際大廠所壟斷,但是林語是知道的,未來可是智能手機的天下,誰能掌握智能手機,誰就能掌控未來的手機市場。而這些傳統的手機大廠,也將在智能手機的推廣中落下帷幕,尤其是現在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手機公司,他們將被徹底的淘汰。

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做手機可能不合時宜,畢竟被一些大廠所壟斷,但是林語知道,這裡麵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林語深知,無論是想要研發智能手機,還是發展智能家居,芯片都是無法回避的關鍵。芯片,就如同智能設備的“大腦”,掌控著它們的運行和性能。在這個信息時代,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高性能的芯片,就難以實現真正的智能化。林語明白,要在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領域取得突破,就必須在芯片技術上不斷創新和突破。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但他也堅信,隻有攻克了芯片這一難關,才能在智能科技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想到這的林語也是眉頭緊鎖,因為就算是在林語重生之前,那芯片都是華國的短板,都一直受到各種打壓和限製,不過好在現在隻是2004年,雖然依然受到很多限製,但是如果從頭來做的話,那也是能夠有機會的,畢竟林語有二十年的時間是可以發展芯片行業的,而林語又可以提供足量的資金,想必就算現在沒有辦法得到最先進設備和技術,隻要林語知道未來的芯片是什麼樣的,那麼也是能夠實現技術突破的。

其實林語始終相信一點,如果一個國外的先進技術是用三千名科學家用時三年完成,那麼林語會用三萬名科學家一年完成,隻要是能夠用錢去解決的事情,在林語這裡全都不是問題,沒有技術,我們可以用人來堆,林語有的是時間,也有試錯的成本。如果沒有設備,那麼哪怕花費十倍以上的投資,那也要將其製作出來,在林語的眼裡,所有的環節必須百分百獨立製作,這是為了不在未來被人卡脖子,林語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全產業鏈。

說到這裡,林語就想到了在未來被卡脖子的光刻機,其實在九十年代,我國中科院光電所研製的直接分步重複投影光刻機就已經相當於國外?80?年代中期水平。可以說已經大大的拉近了與國外技術的距離,真正的發展是在2002年魔都微電子裝備成立以後,但是由於起步較晚且技術積累薄弱,所以在發展上並沒有趕超國外水平,而且差距進一步的擴大,林語覺得這和國外的一些限製是有關的,但是投入肯定還是占據很大一部分的,畢竟光刻機的研發是一項高投入但短期回報很少的投資,可能要長達五到十年的投入,而回報也可能是在五到十年之後,所以如果沒有國家層麵的支持,很多企業是看不到曙光的,更不可能無休止的去做投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