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子大為受用,趕緊將李恩扶起來。之後一手又挽過了喬氏,喜笑顏開。
“嫂子,眼下秋收,咱姐倆又得忙活一陣了!要是忙不過來,你可彆忘了那些姑娘媳婦。”
喬氏笑道:“放心,忘不了!她們若肯來幫襯,我迎客都來不及呢,又怎的敢忘?”
說著,娘三個就穿過小院,來到了偏廳的泥坯房裡。
這間屋子,李恩沒怎麼注意。因為裡麵放的是紡車,還有織布機,他對這些沒興趣。
不過喬氏就是靠這些討生活的。
“小銀,還記得娘早上說的話嗎?”
“啊?……記得。”
李恩心裡咯噔一下:他已經想象出百靈和自己重逢,結果自己變成了“織女”?
這畫麵不要太美。
不過喬氏並沒有注意他的情緒,畢竟小孩子都貪玩,不喜歡做事,慢慢教養就好了。
“你看,這是昨天采下來的棉花!我們先把它們放在脫籽機裡,搖啊搖啊……”
喬氏跛著腿,從布包裡抓起幾朵棉花,放進一個小磨盤。搖一搖把手,柔軟的棉花就被拽進縫隙,硬硬的棉籽則被擠在外麵。
看著母親殘疾的腿,還要彎腰揀棉花讓自己看得清楚,李恩也果斷拋掉了雜念,專心去學。
“然後,我們把這幾朵棉花彈啊彈,彈得軟軟的!……你看,它們就粘在一起了,變成了一大朵!……”
“是……是啊。”
李恩很想露出天真的笑容,取悅一下母親。不過怎麼樣也拉不下麵子。
好在喬氏並不在意,而是用手指輕輕的攝起一絲棉絮,撚了出來。
撚出一寸來長的棉線,她摸出一枚銅錢,係了上去。然後把銅錢擰了很多圈。
最後用手捧著這團棉絮,舉了起來。
銅錢一放,便不由自由的開始轉動!
隨著銅錢的轉動,撚出來的棉線也越來越長,從剛開始的一寸,變成了幾寸,然後變成了一尺,幾尺!
銅錢轉得慢了,喬氏就會撥弄一下。
她的力道恰到好處,銅錢始終轉得不快不慢,因此撚出的線也粗細均勻。
“哇哦……好神奇!”
李恩這回終於忘記麵子了,露出了四歲小孩的驚喜表情!逗得喬氏和嬸子直笑。
很快,這捧棉絮少了些許,銅錢上也拴上了一根三尺多長的棉線。
喬氏說道:“小銀,你慢慢學。隻要撚出一根線來,拴上的一枚銅錢就是你的了。”
“真的?”
一聽這話,李恩精神就來了。
喬氏笑了笑,從衣袋裡又摸出一枚銅錢,放在了他的手上。之前的那一枚拴著棉線的,也給了他。
這讓李恩忍不住問道:“那我要是撚出一百根呢?”
肖嬸忍不住笑道:“那就讓你娘給你兌一錢銀子吧!”
這讓李恩也笑了起來。很快,他就抓了一把棉朵塞到小磨盤裡,先學著脫籽。
喬氏則和嬸子在一邊擺好紡紗機,真正要紡棉線了。
老姐倆吱悠悠的搖著紡車,邊乾活,邊叨些家常。李恩邊學著乾活,邊聽她們談話……
……
喬氏是一個聰慧的人。她勞作多年,改進了紡紗機,一次能紡出三根紗線。
因為這個壯舉,當地官府授予了她“專舉權”。
所謂專舉權,是太子監國時下達的政令。原本是為了改革科舉,為國家招納人才。
科舉從興起到如今過了數千年月,能出的題,能答的卷都耗得差不多了。這樣的後果,導致出題越來越刁鑽,應答越來越古怪,離人才越來越遠。
很多人都向朝庭進言,希望能改良科舉。
於是太子下達了“專舉權”。
一位考官在世,他出的題目不允許盜用。但他過世若乾年後,可以再用。
同樣,一位進士在世,他的作品不允許盜用。但他過世若乾年後,知識還於天下。
這個專舉權一經試行,就獲得了不少人的好評。
當然反對聲也不絕於耳。特彆是那些不用科考,有蔭封的士大夫們,始終頗有微辭。
不過,將專舉權真正發揚光大的,卻是普通百姓。
有農民培育出了新稻種,向衙門審報“專舉”。有木匠改進了刨子,也向衙門審報“專舉”。
太子也是來者不拒,三教九流,統統接納。隻是平民沒有士人待遇,專舉庇佑隻有數年。
由於專舉受到士人百姓的一致擁護,所以太子倒台後,也像庶民蒙學那樣被保留了下來。
喬氏的紡車,就是庶民等級最高的,庇佑九年。
在這九年內,其他人想用這種紡車,就得向衙門交納厘金。喬家也能得到收益。
喬氏還因此受到禮遇。畢竟她解決的是百姓的生活疾苦,被官民奉為“衣被蒼生”。
如此名利雙收的事,自然讓不少人趨之若鶩。
加上庶民蒙學的普及,更讓百姓們開始喜歡思考,而不再那樣蒙昧無知了。
這樣的後果,更遭到不少士大夫的憎惡。
後來彈劾太子,其中一條罪狀就是“玷辱聖賢,禍亂愚民,重商謀利,敗壞綱常”。
……
“……姐姐,你現在的紡車,一次能紡出五根紗了!若是再審報專舉,也是可以的!……”
嬸子吱悠悠的搖著紡車,語氣中頗有些可惜。
喬氏則說道:“我現在衣食無憂,又有了銀兒,已經彆無他求了!我紡的是紗,吃的還是米,鄉親們養育了我,我怎麼忍心再盤剝他們呢……”
聽著母親的話,李恩對她的認識不禁又加深了一層,也更多了幾分敬重。
“哎喲……”
不過因為偷聽大人說話,他思想不集中,手指頭不小心被磨盤夾了一下。
“銀兒!”
喬氏見了,慌得一跛一跛的趕過來,差點摔倒!
她拿過李恩的手就吮在了嘴上:“疼嗎?是娘不好,才多大就讓你學這個……”
“沒……沒事。”
看著母親的醜臉,李恩心裡一酸,連忙笑了笑:“娘,不是很疼!真的……”
“我一定好好學,您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