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銀走上前,先打開了一個麻袋。
這是大艦上最常見的糧袋,每口份量為一石。
打開後,每麻袋內裝有十中袋,為布袋,份量一鬥;每中袋內又有十小袋,為紙袋,分量一升。
這樣存儲,一來可以起到密集作用,二來方便分配。因為這些糧食是即食的。
隨機撕開一口紙袋,用手指沾了進去。裡麵裝的是略帶油鹽香氣的麵粉。
輕輕舔了一口沾在手指上的麵,喬銀這才放心的點點頭,重新封口裝了起來。
“好。”
炒麵,是大艦遠洋壓箱底的糧食。
它是用油鹽蔥薑等作料,將麵粉在大鍋裡直接炒熟,直接封存。
味道很難保證。但這種炒麵存放時間最久,也能哄飽肚皮,堪稱遠洋神器。
然後,是用一口口大桶密封的水。
水艙的桶和水缸差不多大小,浸過桐油,氣密性極好。桶蓋邊用蠟灰糊死,與外界完全隔絕。
這也是壓艙底用的,封的是蒸餾水。
因為普通淡水,不到一個月就會變質。如果是開水,可以多保存一倍的時間。
隻有蒸餾水,可以保存三個月以上。這是遠洋的生命之源,半點馬虎不得。
“雖然隻是考核,但我們起航後就要忘記海岸。這裡的東西,沒有我們主官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動。大家明白了嗎?”
“遵命!”
楊樹帶著水手們的齊齊應了一句,喬銀這才出了艙門。
如今的銀環號,滿編滿員。
二百五十名水兵,五十名水手。加上一同實習的軍官,文書等,加上雜役夥夫,總共超過三百人。
其他的畢業生對喬銀能擔任知艦,也沒有太大異議。畢竟人家的軍功擺在那,銀環號更是他撈回來的。
同樣因為軍功而升遷的,就是這次的監考官,同時也是洋務學堂三期的老大哥寧遠。
寧遠正在檢閱“瑚州號”。這艘二級艦同樣修繕一新,衙門也破例分配給了寧遠作為海船。
可以說,寧遠這次即是監考,同時自己也在實習如何擔任艦守一職。出洋的主艦是瑚州號,兩艘副艦就是銀環號和乘風號。
如今的乘風號,終於分配給了方皓。
這讓方皓很是興奮!他和寧遠一樣,即是監考,同時也在實習如何當好一位知艦。
背著手在板甲各處巡視,吼叫聲接連不斷的傳了出來。
“看好風向標,不要偷懶!……”
“你,上桅樓察看前方狀況,不要無所事事!……”
“動作快點兒,彆像個老娘們兒!……”
這位知艦大人上竄下跳,事無巨細。看得出來他想坐這個位子不是一兩天了。
船上參加考核的艦丞,都統,都尉,文書,郎中等畢業生員,都是一臉鬱悶。
“我去,怎麼分配到老方的船上來了?”
“就是,老子寧願聽寧遠吼人,起碼就事論事……”
“還是老魏他們命好啊,跟著喬銀一塊兒實習!”
“人家喬銀真沒得說,講義氣,還能爭軍功……”
“你們,不要講閒話!”
可巧,方皓到處竄門,又發現了這堆嘀嘀咕咕的生員。狠狠的教育了一頓。
如此過了一個上午,艦隊終於整合完畢。
“起航!”
“起——航——!”
隨著主政官一聲令下,三艘風帆大艦從廉州碼頭出港,很快駛入蔚藍色的大海。
瑚州號這樣的二級艦,在往年考核是很難看到的。超過二十丈的船身和桅杆,簡直就像汪洋中的怒鯨一般,讓人望而生畏。
相比之下,原本巨大的乘風號就顯得小了一圈。銀環號又要小半圈。兩艘副艦一左一右跟隨在主艦側後方,隊形一直保持得很齊整。
出航後,艦隊一路乘風破浪,朝東南方向開始航行。
喬銀站在艦艏,心裡多少有些興奮,還有緊張。儘管不是第一次出海,卻是他第一次真正帶隊出航。
時節已是三月底。揚春的南方海域,風向正悄然轉變,刮著溫暖鹹濕的東南季風。
海鷗在明媚的天空中盤旋,海麵上偶爾還能看見躍起的海魚。前方的瑚州號灑下一串泡沫般的漣漪,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展開海圖,喬銀對標了一下航行方向。儘管有老大哥領航,但他認真的態度是稟承不變的。
畢業考核的航行路線,是從廉州府出發,然後沿大肅海岸線繞一整圈,到達擎海關;然後調頭原路返回,總航程超過一萬裡。
和平時出海不同的是,考核艦隊必須在離海岸百裡外航行,沒有特殊情況中途不允許擅自登岸補給。理論上要同外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