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二下南洋(1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459 字 21天前

盛夏之後,時節已到了下半年。有了資金周轉,湖陽船場的各個場區開始投入擴建。

傳統的衙門官坊,賺了錢大多會存起來,買田置地。隻有洋務船場在得到資金後,投入到了擴大再生產,跳出了買田置地的曆史怪圈。

有人盯著內陸,眼睛長在後麵,有人望著海洋,眼睛長在前麵。

擴建就意味著要招募更多人工,首先就是搭建場房的建築工,泥瓦工。

等場房搭建好後,還需要更多的造船工匠,雜役。

鄉下失地進城的農民也能從勤雜做起,慢慢轉業成為工匠,或者從事其他行業。

如今船場也吸取了周近農莊的經驗,培養了不少乾部。因此船場的擴建並不倉促。隨著大量流民從鄉下湧進州府,新政的成效開始進一步顯現出來。

這自然讓朝庭裡的彈劾更多了。聽說他中了幾百萬,我在家急得團團轉。

籌備的這段日子,喬銀也沒閒著。

他一麵和郎先生帶著丘小珍等幕僚洗煉倭艦。另一方麵,就是和祁雲偉他們商議整改學堂,真正把學文習武的事情落實下來。

對於興辦官學,洋務衙門是完全讚同,巡府衙門也表示鼎力支持。祁雲偉也好,寧衛也罷,都是出身於社會底層的人,願意促成官學的改製。

不過官學如何改製,辦成什麼樣,尚需要時間準備。尤其是翻譯出來的忍者功法,需要進行大量歸整,就像太子召集天下鴻儒編撰“庶民蒙學”那樣。

時間一天天過去,又是一絲涼風從北吹到了源州。

俘獲的東瀛戰艦被喬銀他們一艘艘洗煉完畢。受傷較輕的,也開始修複投入使用了。

除銀河號外,洋務衙門俘獲的另外兩艘二級艦中,一艘隻是輕傷,一艘重傷。

重傷的,就是一開始被鐵甲彈炸成兩截沉沒的那艘。如今雖然打撈出來,但想重新利用就得從頭測繪,修複龍骨開始,那少說要好幾年。

不過另外一艘輕傷的,隻是損壞了桅杆和甲板,船舷,預計在出發前就能完成維護。衙門也給它命名為“伏波號”,暫由方皓負責帶隊。

伏波號上配備了二百名水手,都是響應衙門征召,帶上妻兒一同去開發外海的。所以船上還有他們的老婆孩子,總共有六七百人。

瑚州號和銀河號各配備水手二百五十名,另外每船又安排了一百戶準備喬遷的百姓。這些百姓基本上也是兩口子帶一兩個小孩,一船也有六七百人。

大肅流民很多,聽說能分地,倒是不愁招不到人。

除了人,船上還儘可能的配置了一些牲口家禽。如牛馬,豬羊,貓狗;還有剛孵出來的雞鴨鵝,大概到了地方也就長大了,即節省了消耗,又能帶去繁衍生息。

按二級艦的配置,這樣的人員應該很吃緊。不過淡水問題一解決,所有問題就都不成問題了。

如此一忙就是一個多月。

等喬銀他們把所有好的,壞的戰艦全部洗煉完畢,伏波號也終於維護完成。

中秋過後,天氣微微轉涼;到了秋分,已經有了明顯的北風。

三艘大艦也再次乘風出航,載著滿滿的人員和物資駛出馬尾灣,然後向著南大洋而去。

……

這次出行,所有人的心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上回是對未來一無所知,很多人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出發的。但這一回有了明確目標,人員物資又充足,感覺和當初試航的狀態差不多。

艦隊駛過瑚州海峽,便看到大小船隻比以前更多。打跑了倭寇,又和東海諸國結成聯盟,東海有了穩定的發展環境,來往於兩岸也更加方便。

如果說開發遠洋島嶼還需要組織流民的話,那瑚州就根本不用官府動員。隻要放開管製,每天都有大量流民想放設法的往島上跑。

人口就像季風,濃稠與稀薄會互相遷徙調配,這是自然規律,不可違背。

路過瑚中縣,這裡比以前更熱鬨了幾分:晚稻已經抽出了一片青綠,更遠的地方還有大批的勞工在伐木墾荒。新政已然打下根基,開始健康發展了。

送走瑚州島後,喬銀站在船頭,瞭望遠海,不由得心情舒暢。

不過現在站在他身邊的幕僚,不再是郎先生了,而是郎先生的弟子丘小珍。

郎先生被祁雲偉安排到了伏波號。不為彆的,隻是稍微管管方皓,彆又鬨出嘩變。

最穩的依然是瑚州號。寧遠,盧源,胡三娘在一起,仍舊是這次遠航的主艦。

……

“小銀,我好緊張!海外真的有島嗎?”

和喬銀在一起,丘小珍倒沒那麼扭捏了。畢竟是在一個宿舍住了三年的同窗,私下裡很放鬆。

“哈哈,你問了我好多遍了。”

喬銀笑嘻嘻的望了丘小珍一眼,“你要是再問下去,我都會懷疑自己當初是不是看錯了。”

丘小珍連忙說道:“不會的不會的,肯定有那個島!不然藍陀銀木是從哪裡來的呢?”

說著,她還往船尾上指了指。

三艘大艦的尾帆上,都掛著一展聚風扇。在擒縱器的擺動下,扇子搖得十分均勻,所以現在北風尚未盛行,但大艦依然行駛得飛快。

現在艦隊的相對航速已經達到十四節,如果算上洋流的實際速度,恐怕接近二十節。

如此強力而又穩定的風,哪怕航行一百天都未必能堅持半天,但現在卻能全程享受這樣的待遇。

看到這展扇子,喬銀也安下了心:“是啊,那座島上可是長著藍陀銀木呢!……”

“小銀,祝你生日快樂。”

這時,丘小珍從懷裡掏出一枚精致的箭頭,送給了喬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