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之辯(2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509 字 22天前

和上次生員罷考,釀成了不大不小的風波相比,這次參加會試的舉子多了將近五成。諸如川蜀,江東等精英集萃之地,學子們也都重新參加。

朝庭正式頒布旨意,皇帝做出了退讓。以後洋務衙門的舉子雖能參加會試,但功名隻能考中三甲,算是留給了聖賢子弟天大的麵子。

如此,數千文武舉子從全國各地彙聚在此,頗有了幾分盛世風采。

文試結束後,皇宮照例舉辦了瓊林宴,大宴新科進士和群臣,彰顯了天朝上國威儀。

“皇上,今次大考,為國錄用良才數百,實為我大肅之幸事!不過據臣所聞,新科二甲第二十名進士,身份非比尋常,我大肅朝庭不可怠慢。”

金殿之上,這次先奏本的,卻是駱誠國。

皇帝問道:“哦,此進士姓甚名誰,來自何方?身份有何不同尋常之處,愛卿說來聽聽?”

駱誠國奏道:“回皇上!此人姓肅名慈,其生母乃下嫁至我大肅官員為平妻的詠春郡主!此子原可因其出身恩蔭,然誌向頗大,悄然應試竟金榜題名!足見我大肅聖賢教化,不分番蠻。”

皇帝聽了,頓時大為驚喜:“愛卿所言甚是!此子朕必然要冊封爵位,亦彰顯我天朝仁義,亦能與大戎示好,宣揚文教,方不失聖德法統。”

這時,坐在金墩之上的司馬匡再也坐不住,終於還是站了起來,拱了一下手。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皇帝又“哦”了一聲,不解道:“司馬大人,認為此事有何不妥,可當殿奏來?”

司馬匡正色道:“番妾所生逆子,必然冥頑不化!當初大戎在關外不過一零散部落,受我天朝教化而開民智,結果卻坐地壯大,反噬其主!皇上聖德隻可澤披天朝子民,切不可再養虎為患!”

駱誠國說道:“皇上,肅慈生在大肅,長在大肅,如今又中了我大肅進士,便是我天朝子民!況且在前朝,亦有北番奴隸在中原養馬,後來被提拔為大將軍,建功立業,傳為美談。難道司馬大人認為我大肅不及前朝?”

“你……”

司馬匡的劍眉跳了一下。

“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這可是聖人的話。”

駱誠國則是向他拱了拱手:“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又是誰的話?”

這一下,當真把司馬匡問住了。

見駱誠國說道:“華夷之辯,在教化而非血統。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也是聖人的話!如今肅慈乃漢官所生,即中會試之榜,為有禮儀;又著大肅之服,為有華美。此乃聖賢之道,望皇上恪守之。”

“說得好!”

皇帝聽了,很是高興,“朕乃天朝之君,自然要尊聖賢之禮!如若讓他國知曉,我大肅進士受到冷遇,豈不是有傷上國之威,損聖人之名?傳旨,朕冊封肅慈生母為容安君,為其香火立祠,以彰天朝之德。”

“皇上聖明!”

駱誠國馬上唱頌,旁邊也有幾個大臣一同唱頌起來:“皇上聖明!……”

“……!”

司馬匡聽了,如箭的胡須微微抖了幾下。

這時,駱誠國還向他拱手道:“如今冊封詠春郡主,蔭澤子孫,必然讓我大肅與大戎更加交好,休養生息。此等大事,司馬大人有明辯華夷之功,功不可沒啊!”

司馬匡也拱手哼了一下,回繡墩上坐著去了。

這時,陸軍署侍郎凃立琛出了朝班,啟奏道:“皇上,臣掌握陸軍署已有兩年,深感才能不濟,怕是不能擔此重任!還請皇上責罰。”

說著,他撩袍跪了下來。

皇帝說道:“愛卿言重了!督辦兵馬,本非一朝一夕所能之事。之前隻因陸海軍馬混雜,難以調度,如今分治已見成效,愛卿亦有苦勞。”

“謝皇上!”

凃立琛便撩袍複又站起,回到了朝班。

駱誠國便說道:“皇上,如今陸海分立,已然嚴謹。臣以為原兵部可以裁撤。”

“嗯?”

司馬匡聽了,忍不住又站了起來,“皇上,兵部乃祖宗之基業,豈可裁撤?”

駱誠國則是說道:“如今陸軍已有陸軍署管理,海軍亦有海軍署管理!彼此權責分立,清晰明朗,還留這冗雜兵部憑白耗費錢糧,豈不可惜?”

司馬匡剛要反駁,不想皇帝突然開口說話!

“言之有理!從今日起,陸軍署升為陸軍部,海軍署升為海軍部!陸軍部尚書依然由大將軍王擔任,祁雲偉升任海軍部尚書!兵部改為軍機處,再行組建即可。”

“皇上聖明!”

駱誠國,凃立琛,劉彧等人馬上唱頌起來,司馬匡和一乾大臣則是愣住了。

這時,又一員大臣站了出來,啟奏道:“皇上,東瀛使臣入朝求見,敢問皇上如何安置?”

皇帝說道:“東瀛與我大肅在前年有過交兵,就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理吧。”

“皇上!”

司馬匡再也忍不住了,重新起身上奏。

“總理衙門,隻是管理東海盟約諸國之用;而像東瀛,安南,句麗,大戎等使節,臣以為還應由禮部辦理,交由理藩院接待才是!”

看著他認真的樣子,皇帝也微微笑了一下。

“是朕過於操切了,愛卿言之有理!傳旨,就先讓理藩院接待,若東瀛不服王化,再由總理衙門協理不遲。愛卿以為如何?”

司馬匡看了皇帝一眼,氣總算順了一些:“謝皇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