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擎海群島之後,喬銀讓艦隊在這裡多逗留了幾天。觀察了一下海流和氣候,以及降水情況,好為今後的真正開發做好準備。
小憐也在位置較好的地方,煉化出了一大片土地。
這片土地超過一頃大小,三尺多厚。因為現在還不到海魚的繁殖季節,於是喬銀組織海員們在上麵搭起臨時廁所,以人力施肥。
同時,小千世界裡積攢的存貨也被倒在了這裡。最後把一些植物種子灑在上麵。
做好這些後,喬銀也沒多管,帶領艦隊離開了擎海群島,繼續向著南大洋前行。
南大洋還是一如既往的寧靜。隨著季風和洋流被拋在身後,海水也越來越清澈,在很多淺海區甚至能看到海底,風景美不勝收。
而且有了最新的藍銀風車,艦隊利用信風也毫不費力的再次航行了兩萬裡。
終於在一個月後,喬銀又看到了魂牽夢繞的那片海上蜃氣。
風平浪靜的南大洋上,藍銀島依舊安穩的貯立在其中。高懸的雲朵,蔥鬱的森林,映入眼簾的這片景致,喚起了他無比熟悉的記憶。
停泊在港口之上的兩艘躉船,正是曾經打撈上來的倭艦。如今的它們經過了簡單修複,哪怕不能遠洋,也能發揮出構造港口的價值了。
“朝庭的艦隊來了!”
港口上,一直有零星的人在巡視。看見三艘飄揚著大肅旗幟的艦隊,馬上歡呼起來。
直到艦隊靠港停船,留守在當地的大小官吏,乾部們也都迎了出來,排列在了躉船上。
喬銀一下船,就看見了站在最前麵的方皓。
方皓向前迎了幾步,拱手笑道:“藍銀鎮府使方皓,攜藍銀島各部官員,迎接喬大人!”
“哈哈哈哈,老方!一年多不見,您嗓門更大了。”
喬銀也拱了一下手,然後上前扶住了他的胳膊。二人攜手走下躉船,艦隊上的人和當地的官員們一同安排人員入港修整,井然有序。
出港後,喬銀便隨大家一路走向曾經的村寨,欣賞著繁榮了不少的藍銀島。
“去年我們前後整整來了三營,又建起了三座村寨,一切順利!寧大人離去的時候,讓我和老郎在此留守,就盼著朝庭再來呢……”
邊帶著喬銀一路參觀,方皓邊介紹著當下的成就。
方皓如今也和老魏,老胡這些老官長一樣,修煉到了宗師境界。這讓他的氣質內斂,心態也平和了起來,真正有了一方官長的風度。
之所以聲音大,是因為方皓修煉的是雷遁忍術,還有一直以來的說話習慣。
“所謂居移形,養移氣,這話當真不是假的!老方如今有了本事,又有了功名,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硬撐著。如果人人都能進步,這才是天下大同。”
看著方皓如今的狀態,喬銀也感覺很欣慰。他更希望若乾年後,大肅所有子民都學有所成,個個如至誠君子,那才無愧於天朝上國。
不光是方皓,就連隨行乾部中的溫大個子,老潘,如今也都修煉到了武徒級彆。等喬銀把庶民體操再普及下來,藍銀島就有了繼續成長的動力。
至於當地百姓,成材的進度就有些參差不齊了。進步快的,並不弱於乾部隊伍,進步慢的卻是一無所成。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百姓的成長,最直接促進的就是當地的生產。
在以前,十個普通男人隻能打理十坰田,而生產隊如果有十個武生,甚至武徒,能打理的田畝自然能多好幾倍。最早開發的新平村,就往內陸又開發了大片的田土。
沿路走去,腳下已是寬闊平整的街道,街邊的房屋也都做了翻修;那些過渡用的原木屋大多已經拆遷,取而代之的是真正大肅人牢固的木石房舍。
此時正是乾季,農閒時分。當地百姓有的休息,有的閒聊,有的練武,生活得悠然自得。
再往前走,每隔十多裡就又有一座村寨。這正是去年建成的三座新村寨。
新村寨的發展明顯要落後一些,道路,房舍都要簡陋許多,田畝開墾也較少。這裡的居民也更忙碌,趁著農閒建屋修路,讀書練武。
那熟悉的吊車和打樁機,也再次印入了的眼簾。
“藍銀島如今有四座村寨,每座約三四百戶,人口千餘。算起來,總共也有四五千人了。”
方皓帶著喬銀大致視察完了四座村寨,喬銀也非常滿意,起碼比預想中的還要好。
“如此,咱們就按這個標準,繼續把人往後麵安排吧?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對了,郎先生怎麼沒來?”
喬銀望了海灘一眼,用手摸了摸腰間的造化葫蘆,不由得問了一句。
這話他早就想問了,隻是不忍心破壞了大家的興致,等到現在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