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個月,喬銀都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仔細堪察了一下這座新發現的寶島。
這座島被正式命名為“南銀島”。
南島位於原“北藍島”西南方位。兩島相隔很近,因此南島也處於信風帶上。
不過相比北島,南島的降水要少上許多。南島地形也不如北島平緩,中間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巨大山脈,平均海拔超過千丈,將整座大島一分為二。
喬銀把這座山脈稱為“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位置偏西,往西岸呈緩坡遞減地勢分布,沒有明顯的山麓。因此山脈以西多為山地高原,隻在沿海地帶存在一些狹小平原。
山脈東部則是陡坡地勢,除零星分布的丘陵地貌,中小平原眾多。
由於同樣處於信風帶,南島同樣存在乾濕兩季。季節轉換通常比北島要早上半個月到一個月,隻是緯度偏高,降水量不及北島豐富。
不過中央山脈,它在濕季時阻攔了大量水氣,使得東側氣候溫潤,森林遍布。即便沒能形成雨林,卻也標誌著這裡同樣適合發展農業。
加之山脈高度足夠,貯存住了大量水分,最高的幾座山峰上甚至形成了雪線。這讓東部平原上大小河流,湖泊星羅密網,鳥獸成群,一派欣欣向榮。
單論農業潛力,這裡的價值比北島還高。
而且東岸沿海岸線,還形成了一整串由大小湖泊連接而成的地貌。其密集程度,就像無數蓮蓬摳去蓮子後排列成長蛇,密集恐懼症看見恐怕要當場去世。
喬銀把神魂遁在高空測繪地形,差點讓念頭上都起了雞皮疙瘩。
“有些地形,還是在地麵觀測比較好。”
他知道,這是潟湖地貌。
潟湖在泯南和瑚州也有,不過分布較為零散。源州人食用的海鮮,就是將海潟湖改造後人工養殖,成本比直接出海捕撈要更經濟,也更安全。
但泯南的海產養殖場隻有十多個,這裡卻有成千上萬!其經濟潛力簡直無法估量。
“哈哈,這回要發了!”
看到這座寶島如此富饒,喬銀不由得喜笑顏開。
當然,真正要開發肯定得派專門的生產隊來實地考察。
潟湖因為地理位置不同,含鹽量不同,經濟價值差彆很大。有的適合養殖海產,有的適合淡水養殖,有的適合航運,有的必須留作防汛。
這些就用不著喬銀去操心了,他也操心不來。專業的事隻能交給專業的人做。
不過和富饒的東部平原相比,山脈以西的高原山地就差遠了。由於水氣被中央山脈攔截,形成焚風效應,使得西部氣候乾燥,多為草地,甚至半荒漠。
好在信風作用下,山脈形成的幾條大河流也流向了西側。河流周圍,同樣形成了一片片灌木叢林,彰顯著這裡依然存在一些開發價值。
“這裡很適合種棉花。”
麵對這片土地,喬銀倒也不忘初心,“種大豆也可以,我娘最喜歡吃豆腐圓子了。”
郎先生更是不忘初心:“據我堪探,這裡蘊含著大量的煤礦和鐵礦!應該最適合建工場。”
“哈哈,這並不矛盾嘛……”
總之,對於這座新發現的寶島,大家是越看越喜歡,都有些舍不得離開了。
就這樣一路向南,喬銀終於來到了南島的最南端。
此時的季節已接近年底,南島的雨季恐怕就要到了。海邊似乎隱隱能聞到一絲鹹濕的東南風。
南北二島,總體上呈東北向西南的走向,因此能全麵沐浴在信風帶來的濕季中。這當真是天地造化的福地,用喬銀的話說: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
不出幾日,濕季果然降臨到了南島之上。
信風從西南沿岸開始登陸,隨後逐日北上,慢慢覆蓋了整座島嶼。同樣是午後最炎熱的時段降雨,黃昏之前放晴,給乾渴的平原注入了勃勃生機。
西南風吹撫之下,雨幕中的大海也變得活躍起來。一道道的海浪撲向灘塗,夾雜著海中的泥砂聚集在了海岸周圍,鞏固著千瘡百孔的潟湖地貌。
南島的地貌形成,恐怕不下於百萬年。就像佛羅州這座巨大的三角洲半島一樣。
不過濕季並未對喬銀他們造成麻煩。為信風到來時,他們就已經完成堪探,向北而歸。
重新回到北岸,果然又遇上了虎鯨部落,再次由它們幫忙一路返回了北島。
這次回返,喬銀走的就是北島東岸了。
南島的東岸是潟湖地貌,北島東岸則是熟悉的熱帶雨林。高過十丈的參天巨木連接成一片,海岸都是稀爛的泥灘,一眼望不到頭。
不過喬銀借用魔神飛躍,任何地形對他的影響都不大。每每躍到半空,偶爾還能看見雨林中鶴立雞群的大樹隱匿其間,正是藍陀銀鬆。
三千裡的雨林,藍陀銀鬆的數量絕對在估算之上。得到這個結論,洋務衙門終於可以安心的拿來使用,隻要合理補栽,就不會資源枯竭。
如此又走了幾天,大家終於回到了北島的東北角。
這裡的塗灘上有幾間小帳蓬,還有一片扡插的小藍陀銀鬆幼苗,一看就是郎先生的傑作。這樣的景致,將大家又帶回了文明世界。
信風也一路北上,終於追上了喬銀的腳步。
轟隆……
熱帶雨林的上空,很快變得烏雲密布。成片的閃電在天空中交織,閃爍出刺目的光芒。
郎先生的身體也在驚雷之下,被震出一圈圈的漣漪。幸虧他的肉身如今就在不遠的朽木樹妖,不然雷霆的餘威都能可能將他震散,失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