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從合作到信用(2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149 字 22天前

看著喬銀被打消了熱情,郎先生卻又笑道:“你也彆太著急,其實這個問題所有人都在想辦法。如今已經找到了一個,可以暫時救救急。”

喬銀連忙問道:“是什麼辦法?”

郎先生說道:“到地方,你就知道了!”

……

牙艦順著海岸一路向南。眼見天色將晚,寧遠便吩咐停船靠岸。

大家一同登上塗灘,郎先生才對喬銀說道:“去年咱們就是從這裡出發,一路往南,找到了南銀島!還記得路上咱商量過的嗎?這座島的西岸,可以放牧。”

“對呀?出海一年,我居然給忘了!”

喬銀放眼望去,前方的一座小村子不再是開發的農田,而是放養著一群群的牛羊。

因為海藍島西岸降水較少,不再適應農耕,所以這裡發展的是畜牧業。

郎先生笑道:“終於記起來了?現在隻是把人和牲口遷徒到了這裡,還沒真正建成牧場!等再過個一兩季,多遷徒些人來,把整個西岸都填滿才行。”

邊說,他邊帶著喬銀和寧遠一路走在了草地上。

此時正值濕季,剛剛被雨水滋潤過的草原長勢旺盛,一片青綠。

洋務衙門憑借朽木樹妖,今年足足遷來了五萬多戶居民,建立了數百座新村,開墾農田無數,完全把海藍島的北岸發展出來。

北岸的東北角屬於林業區,那裡的村落不從事農耕,專門從事林木工作;西岸則屬於牧業區,同樣有專門的乾部負責管理這裡的生產生活。

現在的牧業區才剛剛開發,牧民隻有幾個村子。牲口還是散養,就地食草。

這相當於北方遊牧民族逐草而居,屬於粗放型牧業。如不好好規劃,遇到乾季或天災,他們必然會因為生計問題和旁邊的農耕村落發生矛盾。

所以洋務衙門經營的牧業,並非遊牧,而是定牧。

“小銀,前麵的這片農田,種的就是牧草!你之前開發過稻麥的穀神一竅,不知道能不能再開發牧草的穴竅?若是牧草也能增產,那將是一大功德。”

走到一片農田邊,郎先生頗為期待的問了一句。

喬銀終於明白了郎先生的用意了,原來緩解糧食的辦法就在這裡:牧場。

因此他定然不會推辭:“好,我一定儘力試試!”

眼前這片經營畜牧的村落,雖然不以種糧為生,但也並非沒有開發農田。村落周邊同樣開墾了大片耕地,隻是播種的並非米穀,而是牧草。

喬銀也認得,其中好幾坰比人還高的作物叫做“象草”。

這種牧草產於西南,長勢快,收成多,一般兩到三個月就能長成,而且能割許多茬。西南地區的人拿它來喂養大象,是最為經濟的草料。

另外一種齊腰高,還開著小花的叫“苜蓿”。

苜蓿原產於中通,屬於豆科植物,是所有草料中營養最豐厚的。如果把象草比喻成牲畜的“飯”,苜蓿就是它們的“菜”,而且是肉菜,其養份僅次於大豆。

災荒年間,饑民有把苜蓿打成豆腐吃的,可見其價值。

於是喬銀找到一株標注了記號的象草,盤膝坐下,然後從眉心遁出一枚念頭開始祭煉。

郎先生和寧遠也默默的守護在一邊,心中充滿著期待。

大肅誕生出定牧農場,原本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失去了養馬之地,朝庭隻能想儘一切辦法變革,最終才把牧業走出新路。

這樣的變革,將牧場從原始的粗放,逐漸演變成了集約;直到洋務衙門推行新政,成立生產隊,最終確定了合作式牧場經營。

按傳統的遊牧方式,每五畝草地隻能養活一隻羊,二十多畝才夠養活一頭牛。

但以規範的牧草種植,每一畝地就能養活一隻羊,五畝地能養活一頭牛!這也是大肅南下之後,依然能偏安百餘年的原因之一。

而且牧草種植相對糧食要容易,特彆是成立生產隊後,每十個成年男子就能種植十五到二十坰的草場。這還是沒有修煉過的普通人來定量。

因此這片草場,比普通糧田要大好幾倍,看起來頗為壯觀。

隻要牧場順利收獲,一個小隊就能飼養二三十頭牛,或者八十到一百頭羊。這樣的收獲,絕對不亞於種糧的收入,足以讓牧民完成脫貧。

最為重要的,是肉食和奶製品對於營養的補充,這才是真正緩解糧食的根源。

於是喬銀遁出的念頭後,開始耐心尋找著牧草的穴竅,務必要把這個關鍵解決。

“如果小銀能把牧草祭煉成功,再增加產量,那樣才能真正解決人地矛盾啊!不知道她能不能做到?應該能,牧草也是糧食!”

寧遠和郎先生無比耐心地幫喬銀做著護法,等待著下一個奇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