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開創與傳承(1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225 字 21天前

晚上,又是夜深人靜。

喬銀坐在船艙內的書桌前,默默調息著自己的狀態。他以無法無念的境界研修完庶民體操的全部章節,之後要做的就是將之記錄下來,然後傳抄。

神魂和肉身完全平息下來之後,喬銀將岩油燈撥亮,之後從文具包中掏出一枝羽毛筆。

從安杜路美達返回藍銀島用了小半年時間,喬銀不可能什麼都沒做。除了日常練武修魂,還將各種小商品研究了一番,甚至做了改良。

比如這枝羽毛筆,它的筆頭原本是羽管本身削成的,尼多蘭人用它寫字,最多寫幾頁筆頭就壞了。

喬銀則用了一點螺旋鋼,重新包嵌了筆頭。後來發現墨水對金屬有腐蝕性,於是在筆尖上又鍍了一點黃金,回島後交給工匠打磨,終於將之改良成功。

岩油燈下,喬銀先把筆尖浸入堿油,油汁因虹吸效應被吸入筆頭;然後喬銀用嘴含住管尾,再將筆頭伸進研好的墨水中,輕輕一囁。

整條羽管內,頓時被吸進大半管墨汁。

墨汁的尾端,是淡黃色的堿油作為浮塞,可以防止墨水漏出和揮發。筆頭處再用削好的木塞作為筆舌填滿,最後在外麵套上一枝竹管,就大功告成了。

試著在廢紙上寫了幾個字,喬銀感覺非常滿意:它的手感和竹筆差不多,但用起來更為方便。

沒有借用任何法力,就讓羽管吸足了墨水,書寫時能源源不斷滲下來,一次能寫上好幾十頁!這樣就不會因為醮墨打斷思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這筆,就叫‘自來水筆’吧?”

有了這支筆,喬銀感覺狀態非常之好。鋪上稿紙,就將研修所得的功法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所有文字,圖像都一氣嗬成,完全沉浸在了其中。

直到將一整套庶民體操寫完,喬銀才滿足的放下了筆。掏出懷表來,已經淩晨三點半了,這才躺上吊床睡了過去。

雖然睡得晚,但現在的喬銀一個時辰就能恢複過來。天剛蒙蒙亮就起了床,神采奕奕。

起床後,喬銀用牙刷舒服的刷了牙,呼吸之間,從口腔到身體都是一陣舒暢。

這種用豬鬃製成的牙刷,也是從西洋淘來的小玩意。喬銀覺得它和羽毛筆一樣,有著不錯的商業潛力,琢磨著怎麼慢慢推廣普及。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牙艦停靠的灘塗邊,早起的村民們正在乾部的帶領下做著庶民體操。

這座經營牧場的小村寨,是今年剛剛遷徒過來的,村民大多還是普通人。不過他們若能堅持下去,幾年後也能像老村寨那樣氣象興旺。

“小銀,功法總結得怎麼樣?”

同樣來到塗灘邊晨練的寧遠,看見喬銀之後非常關切的問了一句。

喬銀邊活動了一下身體,邊笑道:“一切順利,趁著餘溫把要點全記下來了!不過這套功法還得多揣摩幾天,確定沒有瑕疵才好推廣。”

寧遠點頭道:“這是自然,我們大家也能一起幫忙,順便也領悟一下你的拳意。”

這套體操可不比從前,以前隻是鍛煉筋骨,出了問題最多受點外傷,慢慢改良就行。練臟,練髓的功法出偏,那是要命的大事。

喬銀說道:“還有,我準備把庶民蒙學也改良一下:這次出使西洋,帶回了一套字母!我在路上一直在考慮,要不要把蒙學的注音用它們替代。”

說著,他掏出一張紙遞給了寧遠。

寧遠看時,見紙上寫著數十個扭扭曲曲的文字,一時有些不理解喬銀的用意:“西洋字母?咱們中原有自己的文字,乾嘛要借用他們的?”

喬銀笑了笑,又掏出一大張紙遞了過去:“是嗎?那你再看看這個……”

寧遠接過這張大紙,展開之後,不由得吃了一驚:因為這正是喬銀打撈的那艘遊太戰艦的圖紙!

“好厲害,這是誰的戰艦?”

這張圖紙相當大,就是寧遠八尺多的臂展,也沒能將它完全拉滿;圖紙上的戰艦結構描繪得極為細致,而且用字母標注了許多關節,言簡意賅。

因此他很快就領悟了喬銀的意圖:“原來如此!”

喬銀點點頭:“不錯,我們中原文字有自己的優點,但也不能回避其弊端!大棠高僧從天竺取回真經,所有人都認為真經就是武道經書,我卻認為是數字。”

寧遠慢慢將手上的圖紙重新折好,也默默點了下頭。

發現這個數字的,正是前朝的太子李恩。李恩在觀看天竺佛經原本時,意外發現每頁的邊角都標注了一個頁碼,細究之下才知道這是天竺數字。

因為天竺數字書寫簡潔,辨識度高,所以被太子在洋務中推廣。也因為這些數字,才促進了大肅數學的發展,有了洋務衙門今天的成就。

中原書本原本是沒有頁碼的。如今大家對頁碼習以為常,卻不記得李恩這個人。

喬銀說道:“我希望在識字階段,就讓孩子們熟悉這些字母,然後把它們應用在數學方麵,和天竺數字一樣!這樣發展數學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你說得對,不過想要推廣起來恐怕不容易。”

寧遠倒是有些擔憂,因為在大肅推廣西洋文字,不比早年推廣蒙學,阻力必然很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