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參觀技術,大肅也谘詢了東瀛人的管理模式。畢竟要請他們的人去泯南建廠,經營起來肯定也要請東瀛的人,這些必然要提前做好準備。
“我們東瀛會定期給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評級,一來是增加工資,二來是增加他們的崗位歸屬感!同時政府明確以‘九之一’原則發放勞務報酬。”
“九之一?”
“就是同一工種,最高工資不能超過最低工資的九倍;不同工種,最高工資同樣不能超過同級工資的九倍!打個比方,普通工人的月薪是五兩,最高的八級工月薪就是四十兩,同樣是八級的工程師,月薪就是三百兩。如果要加工資,所有人都上調。今後在貴國建廠,這裡很多人必然會過去上班,這點還請尊使務必注意……”
“原來如此!”
和東鄉隆勝的交流中,喬銀也學到了很多管理經驗。東瀛能一舉發跡,的確有其獨到之處。
“那麼敢問,貴國工廠一直這樣生產,遇到戰事並不吃緊的時候如何保持產品的運營?”
“哈哈,都一樣,軍轉民用嘛!比如這個鋼管,它即可以出售到兵者庫做槍管,戰事凋敝時就賣到建設部做水管。這樣生產線總能維持運轉,不至於倒閉,免得將來要打仗了沒有後援……”
說到這裡,東鄉隆勝不禁又說了一句:“比如貴國新出產的電磁炮,敝國其實可以拿更好的產業交換!”
喬銀則是笑道:“東鄉閣下不要心急嘛,合作是一步步深入的!您也知道敝國現在不太安穩,那幾門小炮還得留一手,震懾安南那班二五仔。”
東鄉隆勝也笑道:“區區安南,還需要貴國震懾?隻要大肅與東瀛深入友好,我們保管在東洋沒人敢對貴國不敬!”
喬銀便說道:“那我們先深入第一步,去看看船廠如何?等軍艦做好了,才能夠考慮布炮嘛。”
東鄉也說道:“那就預祝貴國早日把軍艦做好,我們也好早日交流布炮的課題?請!”
“請!……”
於是參觀完煉鋼廠後,大家終於來到了常崎造船廠。
造船廠倒是沒再讓大肅人過於震撼了,它的規模和湖陽造船廠差不多大。不過真正能製造鐵甲艦的船廠,其工藝的確比大肅要先進不少。
喬銀他們也認真的觀摩著每一個車間,邊和東瀛商量遷廠的事宜,邊考慮在源流哪裡建這座工廠。
東瀛的鋼鐵戰艦已經投入建設,常崎的這座大產業正好可以賣給大肅,好回攏資金。說起來是一句話,實際操作起來卻是無數件事。
首先,這些工廠設備要拆下來,運到源州,然後重新組裝。源州也得興建適合它們的廠房,光是這套工程做下來恐怕就要好幾年。
然後就是這些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原本技術升級後,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麵臨失業或轉崗,這也是東瀛頭疼的地方。大肅算是幫他們延長了飯碗,但運營起來又是一回事了。
東瀛人到源州去工作,除了要重新建工廠,還得給他們建生活住房。或許他們的妻兒老小也有搬去同住的,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煩。
“引進外國的資金和技術,這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從來沒有發生過,我們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隻能摸著石頭過河了!有什麼需要協調的,我再和朝庭溝通一下,最好能儘量穩妥的把事情辦下來。”
直到晚上,喬銀他們回到官驛,各自總結著看法。除了驚歎於東瀛的技術成就,討論的重點自然是放在如何把工廠搬回大肅,這關係到的方麵太多。
於是大家討論之後,把問題一一列舉出來。喬銀再次感應海外的幻靈佛珠,重新回泯南和朝庭彙報……
……
日子一天天過去,喬銀他們每天都和東鄉外交團隊見麵,商談著遷廠的事宜。
大肅與東瀛的洽談能如此順利,並非是喬銀的外交水平有多高,主要還是得益於大肅擊敗了安南,向東瀛展示了海軍的絕對優勢。
東瀛這個國家,隻要你比他強,他就溫文爾雅。
另一方麵,大肅也需要東瀛牽製北方,畢竟大戎對大肅依然有威脅。儘管兩國關係有了緩和,但關係歸關係,現實歸現實,二帝北狩的教訓還放在那裡。
所以為了平衡各方矛盾,現在需要轉移矛盾。這個被轉移的矛盾就是安南。
在各方壓力之下,安南終於簽署了停戰協議,並與大肅,東瀛簽訂了南海條約。一同參與條約簽訂的還有東盟諸國,以及西南半島諸國。
條約內容如下:
一,安南向大肅道歉,並賠償戰爭損失折合白銀四千五百萬兩。分兩年七個月償還。
二,以大肅主張,從南海條約簽訂之日起,各國領海從之前的五海裡增加至十二海裡。
三,從南海條約生效之日起,大肅對安南的進出口關稅提升至百分之二十五,時限為兩年七個月;東盟各成員國,西南諸國對安南關稅提升至百分之二十,時限一年六個月;東瀛對安南關稅提升至百分之十七,時限九個月。
四,安南應向大肅和東瀛開放風暴角口岸,同時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時限為十二年。
南海條約的簽訂,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是頭一個承認大小不同國家都有相同領海,關稅,主權的條約,儘管國家依然還有強弱之分,但起碼有了法理上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