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們這新出的雜菜,炒幾個下飯的!比如那個蔥爆腰花,油炒豬肝,紅燒肥腸,再來個蕃茄炒雞蛋!溫一壇米酒……”
喬銀邊說,小趙邊拿著一支鉛筆在紙上記著。
“這個筆,倒是方便。”
郎先生看著趙掌櫃用的鉛筆,當真感慨現在的日新月異。
這種筆是喬銀從遊太沉船上找出來的,如今洋務衙門也仿製成功,當真是方便實用。不光學校,就連這裡的餐館老板,街邊小販都在拿它記帳。
特彆從是東瀛進口來的橡膠,煉製之後居然能擦掉鉛筆寫的字!這簡直就是書寫神器。
等小趙記下了喬銀點的菜,卻說道:“喬大人,今年冬天有點兒冷,蕃茄是打暖棚裡栽出來的,口硬!要不給做成雞蛋蕃茄湯怎麼樣,免得不好吃。”
“唉,行吧。”
喬銀也沒挑剔,不過多少有些遺憾。自打蕃茄引種成功,源州就多了一道名菜:蕃茄炒雞蛋。喬銀十分喜歡這道菜,結果今天偏沒吃上。
不過,菜端上來後,他依然很香的吃了起來。各種下水雜貨,被蔥,薑,蒜,料酒處理後,配合著適當的大料炒熟,當真是下飯神菜。
“哇,辣!”
郎先生更是吃得鼻涕眼淚齊流,全然沒有了風流書生的模樣,一個勁的拿紙擦臉。
從東瀛引進的辣椒,簡直比喬銀帶回的香料還要勁爆。用它炒的菜,能辣得人口鼻冒火,但吃習慣了又著實的帶勁,簡直妙不可言。
也正因為這些新興的作料,讓原本難以入喉的下水開始成為了美味。喬銀作為洋務衙門的代表人物,聖賢之後,自然也帶頭吃下水貨。
早上吃雜糧,中午吃下水,晚上才吃精糧。這不光緩解了糧食的短缺,還讓老百姓又多了不少補充營養的路子,當真是新政之後的又一成就。
吃飽肚子,永遠是最重要的。
從趙記飯館出來,喬銀和郎先生都是臉上通紅,腦袋全是汗。不知道的,還以為喬銀浣血不徹底,需要繼續修煉再來一次。
“嘶……嗬!爽!”
不過看他們的德性,卻是辣得很痛快。
“聽說孫長老的鑽研又有了新突破,要不咱們去瞧瞧?”
“走!”
吃飽喝足,喬銀雇了一輛四輪馬車,和郎先生一同乘上車向市區而去。
……
四輪馬車,也是從尼多蘭帶回的新鮮玩意。
如今的馬車軸承潤滑,座椅減震,設計越來越合理,工藝也越來越精良。每當耳邊響起輕脆的馬蹄聲,拉著車吱悠悠穿過街道時,都能呈現一種愜意的美感。
路上還有穿著號褂,拉著人力車的車夫賣力的跑動著。車上坐著翹著二郎腿的紳士,或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奶奶們,正準備去城中的酒店赴約。
源州府現在有一千多輛四輪馬車,五千多人力車,成立了幾十處專門的車行。從車夫到行長,至少有一萬多新的工作崗位又憑空誕生了出來。
不過喬銀看見車輪上的膠圈,心中未免有些遺憾。這些車全都是源州造車場自行生產的,唯獨橡膠現在依賴從東瀛進口,當真是美中不足。
“郎先生,您說我要是祭煉一下橡膠樹的穀神一竅,它能稍微長快點嗎?”
“這個我怎麼可能知道,到時候試試唄?”
郎先生笑了笑,不置可否。
“不過據藤野先生說,煉製橡膠汙染很嚴重,比造紙場和印刷場還要嚴重!至於具體是怎麼個情況,隻能先承接一個橡膠廠過來看看了。”
喬銀聽了,不由得望了遠處黑沉沉的湖麵一眼,心中未免還有一絲猶豫。
馬車走出新橋區後,眼前已經是街道錯落,房舍密集。再想和神行候比試腳力,那就得到更遠的郊區才行,因為沿湖大道早沒落腳的位置了。
新橋區作為聖地,又離源州較遠,所以有保護政策。而沿湖大道就不一樣了。
新成立的造紙場,顏料場,印刷場,文具場,爐具場,還有風車製造所,水輪製造所,機器製造局,馬車製造場,人力車製造場,加上新成立的後湖區蒙學,源州日報社……基本上都在這裡。
因為沿湖大道地段好,居民少,加上土地貧瘠不適耕作,卻又背靠太平湖,一年四季風力充足。近幾年來,新成立的工場基本上都在這一帶選址落戶。
放眼望去,大道周邊全是中午出來吃飯的各式工人,烏泱泱一大片。
大道深處,是一座座高大的塔樓,還有一座座巨人般的風車。繁忙,卻又冷漠的氛圍充滿在空氣中,混合著汙水從水溝流進了太平湖。
曾經清綠透亮的牛軛湖早已沒有了當年的生氣,各個造紙場,印刷場的廢水排得滿處都是。喬銀把這一切都看在眼中,也在糾結工場的環境問題。
這就是現在的沿湖大道,儼然成為了又一個新城區,叫做“後湖區”。原本從鄉下進城的荒涼古道,如今已是不輸於湖陽的產業園,與之隔湖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