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銀長長的鬆了口氣。儘管他這三年讀書養氣,還受過周近不少指點,但和全國的舉子一同前來會試,多少有些拿不住底子。
“宜兄,如此說來,我的文章的確符合聖賢之道!但凡中榜的舉子,也都是明白天道大義的,隻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了。”
“是啊,大多數人不過是拿科舉當富貴的敲門磚罷了。唯有喬大人你,能知行合一!”
宜親王看著麵前的喬銀,是徹底心服口服了。
大肅科舉無比嚴格,就連閱卷都是謄抄之後再行檢閱,由禮部官員共同點評。司馬匡點出過周近,肅慈,蔡功成,如今終於點到了喬銀。
由於北肅年間,曾有貢士在殿試落榜,一怒之下投靠了大戎,釀出滅國之禍。所以如今的會試是將點出的卷子直接交給皇帝和百官殿試,評選出三甲。
因此現在發下皇榜,中的就是進士,千真萬確!
如果說曾經的李恩是憑借嫡長血統臨登高位,如今的喬銀則是實打實考中了進士,這個份量是沉甸甸的。任憑誰都無法否定他的才華。
“走,我們先喝一杯!”
“哈哈,請!”
宜親王隻感覺無比榮耀,攜過喬銀的手走進準備好的宴席之上,請他開懷暢飲。
“來,諸位!今天凡是來到咱們客棧的客官,都來捧個場,為新科進士喬大人乾杯!”
“多謝大人!”
客棧大廳之中,已經擺了七八桌的酒席。很多隻是路過京城,碰巧住進了這家客棧,結果就能吃頓大餐,自然個個都願意捧場,其樂融融。
劈哩啪啦!……
客棧之外,大串的鞭炮也隨之點燃,彰顯著喜慶。
不單是連升客棧,整個東郊民鎮,京城,但凡有中榜的舉子幾乎都在宴請賓客。即便有的舉子家境貧寒,自然也不缺熱心人替他們掏腰包。
整座京城,已然成為歡樂的海洋。
如此熱鬨了一天一夜。
直到第三日清晨,便有一頂頂大轎抬到各處客棧民宅,接新科進士們進皇城受封。
“喬大人,我先行一步回城了!皇上和貴妃娘娘已把一切安排停當,你放心麵聖就是。”
禮轎之前,宜親王向喬銀作著暫彆。朝會上發生的事,他們現在早已知曉,不過皇帝和皇貴妃也商量出了應對之法,喬銀大可不必擔心。
“嗯,如此宜兄多保重!請!”
“請!”
很快,喬銀坐進了轎子。放下轎簾後,四名轎夫也很快將之扛起,平平穩穩的向皇城而去。
宜親王目送著轎子遠去,這才回客棧牽出自己的馬,帶著幾名隨從,從郊外繞返京城去了。
“這東郊民鎮,也繁華了不少啊!”
喬銀坐在暖轎之中,透過轎簾縫隙,也看到如今的東郊民鎮房屋翻新了許多,路麵也平展了許多。哪怕不像源州那樣麵目全非,卻也大變了模樣。
變化最大的,莫過於路邊貯立的訊線杆了。它們名義上是給皇帝燒“萬壽金丹”的法器,實際上卻是傳遞電訊的裝置,這點大多數人都心知肚明。
這些訊線,能從京城一直傳遞到泯南。
“如今孫長老已經做出了更好的‘訊語’,可惜還不能大量生產!不過應該很快了。”
看著京郊的新氣象,喬銀心中無比愜意。
走出民鎮不遠,也能看到原本的荒郊出現了零星民宅,甚至還有高大的風車和塔樓。
源州作為新政發祥之地,新興產業自然引領潮流。而潮流出現之後,其他推行新政的地區或多或少也會發展一點產業,尤其是在京師。
畢竟這裡是天子腳下,皇帝一定要發展產業,那是無論如何也阻攔不住的。
遠處的皇田中,依然是專門的農民們在精耕細作,種的正是“玉京稻”。如今的稻種,都是在太平莊經過喬銀培育祭煉過的,產量更高,也更有營養。
新政,讓京城和周邊民鎮更加緊密了。
假以時日,四郊的民鎮也並入主城,那將能成為多麼巨大的城市?想想就令人神往。
一路穿過郊外,進士們的轎子從各皇城門進入了京師,再次來到了這片天下最繁華的都城。
街上的百姓也都爭相圍觀,喧嘩,目睹著進士們遊街誇官,想沾一沾貴人的喜氣。
這個時候,進士們是可以不顧禮儀,揭開轎簾的,甚至把身子鑽出來都沒事。
喬銀從轎簾邊欣賞著沿街的美景,感慨源州雖然繁華,但始終缺少銀京這種古香古色的沉澱。
尤其是聳立在京師中央的那座皇城,經曆過數次南北分立,一直是南方的都城;即便天下大統,銀京也一直是中原的陪都。
終於,進士們的轎子一路遊街,穿過皇城門戶入了禦道。
“落轎!”
“新科進士晉見!”
嘩啦……
所有的轎子幾乎同時落地,無比齊整。
之後轎簾揭開,身著吉服衣冠的進士們也都跨步從左邊下轎,之後齊齊整整的站在了各自轎子的左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