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泯南又一次迎來了夏收。
隨著喬銀開府,洋務也真正取代了舊有的行政體製,在泯南深深的紮下根來。
除了各署司在源州相繼成立,洋務衙門也將招攬和培養的各奇人異士進行了合理分配。總的來說,大約分為了陣,丹,符,器四閣。
陣閣,顧名思義,是以鑽研鐫刻陣法為主的機構。如祁小憐推演出的五霞丹雲陣,孫連城推演出的傳訊陣,丘小珍推演出的風輪陣,水輪陣,都在專門的學館中記錄,傳授,然後繼續推演,完善。
丹閣,設立在醫療合作社,是煉製丹藥的機構。從最早的熊膽大力酒,虎骨膏,到現在的地元靈丹,養胎丸,包括從西方引進的輸液醫療法;郎先生等方士,還有他從東瀛請來的顧問藤野先生,都對研修起到了極大作用。
符閣,最為神秘的機構。爆炎神符,還有現在的電磁起爆符,都是在這個機構中傳承。這也是東瀛心心念念,卻一直求而不得的神通傳承。
器閣,也叫外丹,則是最為普及的機構。從采礦到冶煉,從凡品到仙器,這個機構是分支最雜,人員最多的,弓箭,刀槍,機械,用具最全,幾乎無所不包的所在。
介於煉器產業的包羅萬象,也促使它成為了大肅最開放,與各國交流最頻繁的部門。像東瀛援建的華進造船廠,就為大肅培養了許多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原本大肅聘用的東瀛工程師,合同通常在兩到三年,技術工人一到兩年。但很多東瀛人也選擇續簽合同,依然在大肅工作,因為這裡有足夠吸引他們的地方。
比如改良後的磁英表,就是誕生於器閣,算得上是西學東漸的典範了。
隻是,喬銀對物美價廉的磁英表仍抱有遺憾。
“磁英表雖然好用,但跳過最基礎的機械構造,直接用法陣彌補了性能的不足,終究不是正途!不把這個缺口補上,洋務的上限必然受到製約。”
連擅長打造精密儀器的東瀛人,都無法複刻出機械懷表!這樣的結果再次震撼到了喬銀。
站在港口邊,感受著秋後夾雜了一絲微涼的風,喬銀心中已然做出了決斷。
他馬上就要出海了。
這是丁憂三年後的再次遠航。隻要條件許可,喬銀要像引進東瀛造船廠這樣,把西方的各式產業都引入大肅,儘可能抹平短板。
彆人能造的東西,我大肅必須也能造。這是作為大國最根本的底氣。
重陽之後,喬銀終於過完二十一歲生日。
泯南的氣候總是在某一天突然涼下來的。明明昨天還穿著短衫,晚上就轉了風向,今天一早就得穿上厚衣,每每讓人措不及防。
源州港口,瑚州營三艘鐵甲大艦也再度乘風起航,出海向南而去。
如今的洋務戰艦早已今非昔比,大艦上的鐵甲威風無匹,彰顯著一股大國氣象。當然這也得益於越來越完善的藍銀風車,不然光憑海風很難驅動這樣的戰艦了。
瑚州營依然是寧遠帶隊,主艦瑚州號上藏有源州的鎮州之寶“朽木樹妖”。每年出海,朽木樹妖都會向藍銀島送出近十萬戶流民,可謂是驚天壯舉。
喬銀這次沒有單獨帶隊,而是蹭著寧遠的船一同出海。以他現在的神通,隻要在造化葫蘆裡準備一艘小船落腳,幾乎可以遊遍世界。
“如今咱們的艦隊真是氣派。”
整整三年沒出海,喬銀感覺自己都和現在的洋務艦隊有些脫節了。
瑚州號不光裝上了鐵甲,而且船體同樣修繕一新。加上貯物,煉水技術的成熟,現在的航海條件,就算沒有朽木樹妖也能舒舒服服的遠洋。
“是啊,我都很難相信,咱們的洋務能發展到這樣的地步。”
寧遠站在甲板上,望著前方的瑚州島。當初他們第一次出海的情景還猶在眼前。
瑚州島一戰,是喬銀他們這些新秀發跡的開端。
那時的瑚州,還隻是半荒半蠻的海盜窩點,讓人聞風喪膽。如今的寶島卻早已變得繁華而文明,人口更是超過三百萬,比源州府還要多。
曾經落魄的種棉人周近,更是一路做到了瑚州巡府,成為一方封疆大吏。
在他的治理下,瑚州之繁華幾乎不輸於源州府。省城瑚中府人口達到八十萬,瑚上,瑚下兩座大府一北一南,人口也將近五十萬,經濟無比繁榮。
因為瑚州有後發優勢,人口分布最為合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隻有三成,超過三分之二的居民生活在城市,從事生產和服務。
“物鼎繁華,民多豪富”,這是對瑚州的真實寫照。
這一切的變化是如此之大,前後不過十來年。
喬銀欣賞著瑚州沿岸的風景,不絕間天色漸晚;艦隊在瑚州島南岸停泊下來,山脈南麓的森林依然茂密如故。
這處山脈,是大肅的南方雨極,降水豐富堪比熱帶雨林。這裡已經種下了許多移栽過來的藍陀鬆木,有金有銀,是中原百年之後崛起的火種之一。
各艘大艦上,也再次燃起炊煙,生火做飯。熟悉的海上生活讓喬銀無比懷念。
“如今的電磁鍋熱力更足,一次雷劫之後,可以連續供熱三十六天!平攤到一日三餐,一口磁鐵應該夠用大半年,燃料問題算是徹底解決了。”
寧遠現在又成了老大哥,給喬銀介紹著現在的航海生活。
電磁鐵的力量並非無窮無儘,不過耗費完電磁之力,可以放上金石台再次雷劫。
“至於貯物的忍者卷軸,原來這種紙質中含有一種黑矅石,屬於陣法和器法的結合品。這種材料大肅沒有,不過可以從東洋其他國家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