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藍銀群島的北島完成了初步開發,這兩年大肅終於開始了對南島的投入。喬銀他們回到藍銀島的時候,也正是南島完成今年流民遷徒的日子。
有朽木樹妖這樣的神器,南島如今也定居下了四萬多戶人家,人口接近二十萬。他們都分布在南島東岸最肥沃的土地,很快就能順利生產生活。
而開發日久的北島,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象。尤其是首府新源府,如今已是貿易繁榮,街市林立,當之無愧於“新源”這個稱號。
在衙門裡好好休息了幾天,喬銀享受著這久違的溫馨。在自己的國家,哪怕什麼都不做都能感受到親切,這是世界上再好的地方也比擬不了的。
遠洋歸來的戰士們,也儘情放鬆著緊繃的神經。他們將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告訴身邊的人們,讓大肅人真正知道了世界的廣闊。
而喬銀他們,也同樣為大肅的發展感到驕傲。
“真沒想到,大肅的發展竟然這樣日新月異?”
早上醒來,喬銀吃了一頓久違的土豆,肉餅,配上可口的酸奶,感覺身心都是一陣舒適。之後,他拿起桌上厚厚的一疊報紙,頗有興致的看著上麵的內容。
這份報紙叫做“新源日報”,是藍銀島自己發行的刊物。這些天的頭版全部都是有關遠洋歸來的消息,不少海員已然成了媒體競相采訪的焦點。
記者,開始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職業。
他們每天四處察訪,撰寫文章,成為了時事與讀者溝通的橋梁。要不是衙門有嚴令不讓打擾,想來采訪喬銀的人恐怕能把衙門站滿。
當然,洋務衙門對各家官營,商營的報社都有監督。新聞學已經成為學堂的一個專門學科,通訊員和評論員的劃分也非常嚴格。
報道事件的人不能發表評論,評論事件的人也不能捏造事實,必須客觀公證。
除了新聞,報紙上更多的還是廣告,以及很多短笑話,還有長篇連載的故事。期刊連載同樣成為了一個新興職業,許多故事精彩紛呈,讓讀者欲罷不能。
這樣的故事連載,同樣演化為了一個新興職業。許多專門從事寫作的人以此為生,連載故事之後還能將之整理出版,甚至被戲班演出,大紅大紫。
舊時代的戲班,演出內容大多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近年來隨著洋務的推廣,百姓開始喜歡航海冒險之類的題材,精神追求發生了重大變化。
《金銀礁》《魯迅漂流記》《巨人國遊記》《貝勒穀恩仇錄》等一係列新時代的故事,開始取代了傳統的保守思想。人民的思想開始從內看到了外。
不過喬銀最感興趣的新聞,卻是大多數人感到枯燥的時事報導。哪裡又開發了多少耕地,哪裡又竣工了什麼工程,或者是糧食種植又有了創新,或者工場的技術又發生了變革,這些才是最能吸引他眼球的詞彙。
一個上午過去,喬銀都沒能看完一份日報。
這還是在人口僅百餘萬的海外。他現在都難以想象源州老家繁華到什麼程度?
“小銀,休息得怎麼樣?”
直到中午,寧遠和郎等生他們才來到喬銀的院子。後麵還有隨行衙吏們帶著飯菜。
“休息得不錯,這兩天總算把精神緩過來了。”
喬銀也放下報紙,將大家讓進客廳。衙吏們將飯菜在大桌上擺好,大家便圍坐下來陪喬銀一起吃飯,屋內外頓時其樂融融。
“來,為我們的遠航英雄喬貝勒爺乾杯!”
寧遠首先帶頭,敬了喬銀一回酒。喬銀也一一回敬,隨後開始胡吃海喝。
“聽說你們也發現了一片新大陸,而且離這藍銀島並不遠,就在東方?”
席間,寧遠他們向喬銀確定這個消息,當真是驚喜接連不斷;眼看南島已經開發,大家正在計劃五到十年之後如何打算,不想喬銀他們就有了更大的發現。
“是啊,我自己都幾乎不能相信,居然有這麼好的一片大陸等待我們開發!可惜朽木樹妖隻有一個,如果再多幾個小千世界就好了。”
一提起那片新大陸,喬銀就忍不住一陣心熱。隻是要把人口遷徙過去談何容易。“對了郎先生,這兩年又有小千世界誕生嗎?”
“你當小千世界是白菜蘿卜啊?”
郎先生一陣苦笑,“就那兩個,也是咱們運氣極好才出現的!朽木樹妖這樣的就彆貪圖了。”
“哈哈,沒事!我倒是又看見過一個小千世界。”
喬銀倒是想起了困囚妖猿目空的“五指山”。那片小千世界可是比朽木樹妖更加廣闊百倍,如果能加以利用才是真正的逆天改命。
“寧大哥,咱們的軍艦能馱起一座幾丈高的小山嗎?”
“開什麼玩笑?”
寧遠啞然失笑。
“哪怕是一座幾丈高的山,怕是也有億萬斤的重量了,現在的軍艦如何承受得起?不過我們正在仿造東瀛的一級艦,如果成功倒是有這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