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仙分身(1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195 字 22天前

充足的降水,讓泯南今年的早稻再獲豐收。而夏收之後又是夏種,田間鄉野一片繁忙。

州府之中,一年一度的議會也如期召開。

隨著蒸汽輪機研發成功並投入生產,本屆議會開始著手各項產業的調整。很多老企業將要進行搬遷和擴建,比如喬家在江口府的紡紗場。

紡紗場的原料是棉花,而棉花種植大省是粵東省。

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紗場每年都要花費巨量成本將棉花運輸至源州,耗費極大。而源州之外,一直沒有適合建場的州府,所以遲遲沒有落實。

如今有了蒸汽輪機,籌建新場的地點再也不受地緣限製。泯南在西北的六合縣與粵東接壤,本身也是臨海港口,還是產煤大縣,唯一的缺點就是風水不好。

所以把紡紗場搬遷到六合縣,那是再好合適了。無論是棉花還是煤炭都能就地取材,能一同搬遷的還有江口織戶,最後直接把成品從海運輸出。

按照這樣的理念,造紙廠,煉鋼場,造船廠等一係列的產業都能按最合理的需求重新選址。源州的產業將真正擴大到全省,甚至惠及泯北和粵東。

前來參加議會的,自然還有其他新政地區的官員。他們對這樣的發展同樣交流學習,如此京珒的新政將能遍布整個直隸,膠州,漢衝,廉州也能擴散到全省。

在商定了產業發展方向之後,議會也將人文和教育重新擬定了規劃,這個規劃也是圍繞著人才的培養而展開的,確切來說是對元嬰丹的分配問題。

元嬰丹的價格是不能隨便下降的。不過政府卻能以補貼的方式,為民眾發放福利。

最直接的補貼途徑,就是兵役。隻要服過兵役的國民,退伍後都能獲得一成的元嬰丹補貼。

如果在服役期間立過功,補貼還能累計。三等功再補貼一成,二等功再補貼兩成,一等功再補貼三成,特等功能夠再補貼五成。

新政的軍功,並不像舊時代那樣一定要殺敵放火。搶險救災,扶危助困都能立功;而且軍製還有集體功勳,一次軍事演習就可能獎勵一個營。

最讓人振奮的是,法雖然不計過往,但功卻不忘英雄。已經退役的軍人,在政策生效起會將補貼按實際情況核算,包括對軍功的追授。

跟隨喬銀完成環球航行的一百勇士,全部被授予集體特等功;駐守擎海群島的戰士,參加海外開荒的人也都被授予一等功。

這樣的政策,自然讓整個泯南軍心大振,普通百姓習武參軍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嘴巴裡喊著入伍光榮,不如實際性的給點好處。這就是通過正規渠道還利於民的政策。

當然,除了在軍隊,普通人也有立功的機會。發明創造,見義勇為,甚至在平凡崗位上成為模範,都能被評定為立功,授予補貼資格。

加上經濟越來越繁榮,家庭條件稍好的百姓得到補貼,就能去銀行貸款買下元嬰丹,培養出一名天生就是先天高手的貴族小孩。

如此議會結束之後,政策就製定落實。不出一個月就已經追認了不少退伍的軍士,還有他們榮獲的軍功,少的能有一二成的補貼,多的足有七八成。

這讓有些剛好懷孕的軍嫂,直接去醫院做產檢,然後服用下元嬰丹。

元嬰丹的管控自然是嚴格的,隻能在正規醫院裡服用。一來為了保障母子安全,二來也是為了杜絕有人拿來做生意,破壞社會秩序。

“等這批孩子再長成,不敢相信能成長到什麼地步啊?”

已經當上泯瑚總督的寧衛,都對治下子民充滿著期待。他雖然年過半百,但身體康健,再活個幾十年不成問題,倒是足夠看到這些孩子降生,長大。

……

銀京,郊外。

清雅的竹樓內,司馬匡坐在蒲團之上,與執友們閒談逸誌。廳房之中,還陪坐著幾名年輕的子侄。

“忠兒,你娘子又有身孕了吧?”

司馬匡看著麵前一名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微微用手指了一下桌案。

男子看過去,見桌案上放著一口精致的匣子。他不解的望了幾位叔伯一眼,見小舒學士他們都微笑著點頭,於是恭敬取了過來。

打開匣子來看,裡麵原來是一隻隱隱散發著濃鬱藥氣的小瓷瓶!出身於名門大族,本身修為也不低的他,臉色頓時為之一變。

“地元靈丹?”

“是聖嬰丹。”

司馬匡的手指甲在桌麵輕輕敲動著,發出咯嗒咯嗒的聲音。“給你家娘子服用安胎,讓她為我司馬家再生一名像樣的孫兒吧!”

“聖嬰丹!”

男子大驚失色,連忙捧著藥匣跪了下來,“不知這神藥價值幾何,孩兒如何承擔得起?”

“不要談錢的事。”

司馬匡揮了揮手,“這點小錢,我司馬家不會放在眼裡,我要的是人!如今道統衰敗,人心不古,我司馬氏若能出一名顏郡王那樣的人物,方能扭轉局麵。”

“父親大人……”

男子顫抖的捧著藥匣,神色激動,“父親放心,孩兒一定讓珍娘誕下聖孫,好生培養,光宗耀祖,重振中原道統!世世代代扶保邦家。”

“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